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什么叫心肌炎 >> 正文 >> 正文

藏在耳朵里的眩晕耳石症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1-9-18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否遇到以下

一些“眩晕”的发病情况

抬头晕

低头晕

起床时晕

睡觉躺下也晕

翻身时还是晕

只能朝着一个体位睡觉

每次眩晕发作都是在上述体位或头位改变时出现,持续几秒钟就缓解了。

如果你的眩晕或头晕是在上述情况下出现,那么可能是耳朵里边的“耳石”在做祟了,我们俗称”耳石症”。

耳石症,这个诊断,只是我们临床上的一种通俗的叫法,其实它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因此从字面上,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这种“眩晕”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不会像脑梗或脑出血一样,出现生命危险。

第二,它的发生(眩晕)一般只在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就如上面介绍的常见的几个体位;因此它又叫“位置性眩晕”;并且每次眩晕持续的时间一般在1分钟以内就缓解了。

如果你出现上述几种情况的眩晕,那么你“耳石症”的诊断基本可以确诊了。

耳石症是个啥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指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10万,年患病率约为1.6%。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耳石”,是指固定在人体内耳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纤毛上的碳酸钙结晶颗粒,一般与蛋白质凝合形成耳石膜。如果椭圆囊内的耳石由于某些原因发生脱落,进入半规管,游走在半规管淋巴液中,从而影响毛细胞的平衡作用,产生眩晕。

典型症状: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的眩晕(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伴随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为什么会得耳石症?

约半数患者病因仍不明确,半数患者的病因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周,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等。

2.内耳循环障碍:如头部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或者熬夜、过度劳累都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供血不足,引发耳石松动。

3.继发于耳部其他疾病: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手术后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诊断标准

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

2.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3.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上半规管裂综合症、后循环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心理精神源性眩晕等。

耳石脱落为什么会引起眩晕?

人体维持平衡功能的系统有三个:视觉系统、本体系统和前庭系统,位于内耳的前庭系统是最为重要的。前庭器官感受患者位置和运动变化,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当耳石脱落扰乱正常前庭功能时,错误的信息被传入大脑,而此时与视觉及本体觉的正确信息相冲突,大脑不能匹配信息,患者就会感到天旋地转,也就是眩晕。耳石引起的眩晕一般会在患者头部转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发生,持续约几秒至数十秒不等,极少超过一分钟。

晕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了解“晕”的主观体验并不相同。大致可有头昏、头晕和眩晕三种感受,很多人并不了解三者的区别。

1.头昏:

头昏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为主的一种感觉;

2.头晕:

头晕主要是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感觉;

3.晕:

眩晕是一种突发性的自身或外物运动的错觉,常为天旋地转感,但也可按一定方向浮沉、漂移、翻转或摆动,眩晕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定位错误、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在确诊耳石症后不用恐慌,相反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在所有疾病引起的眩晕中,耳石症所引起的眩晕是最容易治疗,且治疗效果最好的。耳石症是一种“定期自愈”病,但其定期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时影响生活治疗及工作能力,因此倡导积极治疗。

目前耳石症的治疗主要针对发作后的局部治疗,以期将移位进入半规管的耳石迁移出来,但症状发作过程中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和痛若。因此,预防危险因素对避免眩晕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老年人定期使用改善脑供血的药物,避免骨质疏松,避免头部撞击,长期卧床、长时间使用电脑、伏案工作的人定时活动颈部,做做颈部保健操等等。

常用复位手法

耳石复位治疗是目前治疗耳石症(BPPV)的主要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效果良好。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

1.后半规管BPPV:一般首选Epley法,其他还可选用改良的Epley法或Semont法等,必要时几种方法可重复或交替使用。

2.外半规管BPPV:(1)水平向地性眼震(包括可转换为向地性的水平离地性眼震):采用Lempert或Barbecue法以及Gufoni法(向健侧)。(2)不可转换的水平离地性眼震:采用Gufoni法(向患侧)或改良的Semont法。

3.前半规管BPPV:采用Yacovino法,尤其适用于患侧判断困难的患者。

4.多半规管BPPV: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依次治疗各半规管BPPV,优先处理诱发眩晕和眼震更强烈的责任半规管,一个半规管复位成功后,其余受累半规管的复位治疗可间隔1~7d进行。

治疗后注意事项

1.治疗后休息30分钟,以免立即运动引发的短暂眩晕发作;

2.半卧位休息两晚,即患者头部抬高45度,在平卧与坐立之间。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垂直,不要进行活动头部的锻炼;

3.治疗后避免剧烈运动,尤其低头、摇头、跳跃等运动(如登高、游泳等);

4.保证充足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忌烟酒;

5.因首次手法复位的成功率达78%左右,如仍有眩晕发作,需再次就诊并手法复位治疗,甚至部分患者需多次复位方缓解。

6.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飞舞

★《健康南太湖》:湖州市干部医疗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smjxjy/7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