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经方扶阳讲八法解表法8扶正解表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1-8-22
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779927.html

扶正解表

扶正解表剂

感冒了,在正气不虚的情况下,就用以上两种方法: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还有一种情况是人的正气虚,天生脾虚或是大病刚好得了感冒,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扶正解表。

中医讲正气足是指阴阳平衡,气血津精充盛,正气虚的感冒主要有四类扶正解表的药:益气解表,滋阴解表,温阳解表,养血解表。有气虚就会有血虚,有阴虚就会有阳虚。

气虚感冒阴虚感冒

气虚感冒,有气虚的表现,疲乏,倦怠,短气,懒言,有气虚的时候都会寒化,不会热化。如果气虚得了风温感冒,马上就会转成气阴两虚,本来就气虚,细胞机能本来就低下,加上组织间液的丢失,就会气阴两虚了,用加减葳蕤汤来解决。

滋阴解表

益气解表

败毒散: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

人参补元气,补脾气,剩下的都是辛温解表的药物,来把表邪散出。不要用黄芪,因为黄芪是个固表的,会把邪气敛回来。一定使用人参的,党参也可以,党参是补脾气的,卫气就是卫外之气,有卫气恢复了,卫外之气就恢复了。除了能补气,还有养津液的作用,改善组织间的液体的含量的。

感冒了就当先解表,表证治疗了,再去治疗里证。即使气虚也要慎重黄芪,这个时候容易把邪气关到肺里面,导致肺气实,邪气盛。百部、人参、茯苓都可以用,一定慎用黄芪。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到黄芪,比方说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感冒的时候,是和柴胡这样的辛凉升散的药在一起了,而不是辛温的,这个时候没有等到黄芪把表固住了,柴胡先把表解了,就没有副作用了。

温阳解表

两个方子: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阳虚了感冒,不管是什么邪都是寒化,所以可以用温阳散寒的附子。附子是温阳的第一要药,可以少用点,9g都可以,6g也可以。

血虚感冒

如果是贫血的人感冒了,那是血虚感冒,很快会入里化热,这种情况一般是辛凉解表药与阴虚血虚药相配,辛温解表药和益气的温阳药相配。

血虚感冒比较少见,月经期感冒,月经量多,是由于热入血室。汗法里面所有的方子,张仲景给出来的方子就是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四物汤来治疗。

掌握了方剂与方剂之间的联系,外邪和身体自身的情况,就可以把这些方子放到一起来使。

思考

我们学中医的目的,不在于要把中医学多好,当然,学好了更好。重要的是嫁接新枝,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西医的体系了,我们再嫁接新的知识,然后通过嫁接新枝来启迪我们的思维。学会用多角度、维度的看待同一个事物,认识一个事物,产生新的认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比如说,治感冒,换一个角度治感冒;治疗心肌炎,我们也换一个角度,可以用解表法来治疗心肌炎,肝炎也是一样。中医在当时背景下,没有抗生素、维生素,没有其他的药物,就是用的天然的东西也能治了病。就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接触过的中医好多都是高水平的。

有一个方,桑叶竹茹丝瓜络,等量各十克,中医用来治疗胎动不安,西医叫先兆流产,这个方子至今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是养蚕摘桑叶的故乡,古时候女同志不用上学读书,也不工作,早上起来起干一件事情就是采桑养蚕。怀孕的时候上树采桑叶,引起来先兆流产,婆婆给弄点春桑叶,秋竹茹,丝瓜络,各样10g,就能解决胎动不安,这是民间的方子,已经流传了很久很久了。

后来到清朝的时候,王孟英拿到了,取了名字叫三青汤,还给了些化裁,效果很好。后来有一位医生叫邱晓梅(音),南京中医医院的一个妇产科的很牛的一位女医生,用这个方子和四物汤结合起来就治疗胎动不安,取得很好的效果,还做过课题。毛主席讲:“中医是个伟大的宝库”,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标本,这么大的实验室,进行科学试验,这都是一些经验性的东西,老百姓就在家里面这么用。

中医治病,治到微循环就好了,微循环的结构是细胞、动脉、静脉、淋巴管。中医讲,“营行脉内,卫行脉外”。营气就是血液,对细胞营养的作用,渗透到组织间的时候是什么?卫行脉外又是什么?中医讲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就是解决循环问题,就达到治病的目的。

治疗冷休克,我们用四逆汤,热性的休克用白通汤,搁点葱白。休克就是血管里的DIC,微循环里的DIC,就是微循环的障碍,终结的时候就是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就出现血压下降。中医在这个时候进行干预,就是用四逆汤。麻黄汤、桂枝汤也是治到血管床,四逆汤是作用于全身的微循环,血液的机能就叫营气,卫气就是血管里渗透出来血浆里的有效成分,即免疫细胞。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就是治疗到位了。

我们不去治疗受体,也不去找靶点,治到微循环这个地方,细胞就可以自己组织起机能来代谢正常,这就是中医治病的思路。所谓的调和气血,营卫不调了,阴阳失调了,都指的是微循环这个地方。

阳虚生寒气,阳气虚就叫细胞的机能降低,把低下的机能增强就用温阳的药物;

组织间液少了,就叫阴虚,把组织间液补回来就叫做滋阴;

组织间液增多就叫做湿气;

血管痉挛就叫寒气;

要使兴奋的机能降下来,就用寒凉的药物;

让体表的循环改善就用升浮的药物;

让体内的血液改善就用沉降的药物。

......

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阴阳偏盛偏衰。

接下来的清热剂,热是组织机能产的热多,把毒素中和掉就叫解毒。中医和西医不矛盾,叫红莲白藕青荷叶,三家本来是一家。

温馨提示:

本文所载方药,

为中医药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运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dyy/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