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量、蛋白质和脂肪不宜摄取过多
当心力衰竭严重时,宜减少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每天每千克体重0.8克。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保持患者的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的水平,不宜采用高热量饮食。而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能包绕心脏、压追心肌或使腹部脂肪过多导致横膈上升,压迫心脏导致闷胀不适。
2.补充维生素B1
缺乏维生素B1可导致脚气病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缺乏叶酸可引起心脏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3.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心脏病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弱,胃肠道淤血、水肿,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因此,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
4.电解质摄入宜平衡
钙与心肌的收缩性密切相关,低钙可使心肌收缩性减弱,高钙又可引起期外收缩及室性异位收缩,所以保持钙的平衡在治疗中有积极意义。增加镁的摄入对治疗有利,镁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5.钠盐不宜摄入过多
钠盐摄入过多会加重已有的心力衰竭症状。为预防和减轻相关症状,应根据病情选用无盐或低盐饮食。
6.水不宜摄入过多
如果心力衰竭比较严重,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者,由于排水能力减弱,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是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诱因。如果发生顽固性心力衰竭,应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适当控制水分摄入,宜将液体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毫升,并采用药物治疗。
7.坚持少量多餐,规律饮食
心脏病患者不宜吃的过多,每日总热量宜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避免增加心脏工作量。晚饭宜清淡,应早些吃,晚饭后应不进或少进各种食品和水。
备注:文字内容节选自钱秋海、倪青、杨传华主编的《高血压饮食用药中医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