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心肌炎,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临床上碰到许多中青年患者因为胸闷、胸痛或心悸等症状就诊,常常会问医生是不是得了心肌炎?
其实,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比,并不具有特异性,往往还需要排除其它相关的疾病,因此临床确诊并非那么容易。但现在大家似乎把心肌炎当做了“垃圾桶”,只要有一些相似症状就会往上套,这是不科学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心肌炎呢?下面就跟大家简单聊一聊这个话题。
所谓心肌炎是指心肌存在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心肌炎症可以导致心肌组织水肿、心肌细胞的坏死,因此可以引起临床上心悸(主要为早搏)、活动时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或晕厥(心脏传导阻滞)等症状,广泛的心肌炎症可以使心功能迅速恶化并出现休克,临床情况凶险。
心肌炎发病可以由多种原因所导致,如呼吸道或肠道细菌和病毒感染,免疫介导性疾病,药物、食物和物理因素等中毒性损伤,但最常见的病因还是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所导致。
心肌炎临床表现不一,主要取决于心肌炎症病变的严重程度,除了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腹泻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些仅有心肌、胸闷等轻度症状,而另一些则可表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临床状况。心肌炎的临床分型尚未统一,根据临床表现,心肌炎可分为轻型、亚临床型、隐匿进展型、急性扩张型心肌病型、房室传导阻滞型、酷似心肌梗死型及猝死型。
心肌炎的确诊比较困难,仅仅依靠临床症状诊断心肌炎并不可靠。医生一般根据呼吸道或肠道等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晕厥等相关症状,结合心电图、心超、心肌损伤标志物或核磁共振等结果,排除其它可能的原因,才会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尽管“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是心肌炎确诊的“金标准”,但由于是微创性检查,患者的接受度较差,临床并未普遍开展。
心肌炎的治疗往往不具有特异性。除了一般的休息、营养心肌、抗病毒(急性期)等治疗外,主要围绕心肌炎所出现的心律失常(主要为早搏)、心脏传导阻滞以及心力衰竭等临床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大部分心肌炎患者的预后良好,主要取决于急性期心肌炎症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大范围心肌炎症导致的爆发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还有部分患者心肌炎症迁延不愈,最终可导致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退而表现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临床预后也不佳。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视觉中国
王肖龙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