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食谱 >> 正文 >> 正文

中国共识ldquo室早rdquo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1-4-21

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多数因精神紧张和劳累等引起没啥危险,但是,器质性病变建议及时干预!

图中宽大的波形是室早

室早,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近期,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或偶尔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少数症状明显。多数室性早搏没有危害,也不需要治疗,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和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正常心脏跳动很规律,当心跳突然提前时,被称为心脏过早搏动,称早搏。

有早搏的人可形容有心脏停跳,或者脉搏有间歇。

共识指出,对于频发室早患者(24小时>个),应请心血管病医生进一步评估,以排除潜在的心脏病。如果发现有心脏病,应治疗原发病。

有器质性病变的室性早搏,应该如何处置,共识着墨不多。请参考有中华医学会电生理候任主委、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华伟教授审核的百科名医网发布相关内容。

病因

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可导致。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

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Ⅲ级)、恶性(Lown分级Ⅲ级)。频发的期前收缩(过早搏动)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①频率平均≥5/分钟者;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药。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和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常需紧急静脉给药。急性心梗初期可选静脉内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心肌梗死后若无禁忌,则常有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治疗。部分单源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考虑在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治疗,该方法对于没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疗效确切,并可改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左心室增大和射血分数下降。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禁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原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宜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共识认为:

对于未发现有心脏异常情况的人,需要反复解释并告知,室早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如果症状仍不缓解,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实践中大多以室早24h>次为筛选标准,建议射频消融术。

室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脏离子通道病;

短联律间期室早(R-on-T);

非流出道起源室早;

室早QRS波时限过宽;

室早>次/24小时;

复杂室早/非持续性室速;

插入性室早;

多种室早形态;

运动时室早增多。

来源: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升级版).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34(3):-.百科名医网

编辑:爱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6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