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近日,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常州一院被授予“中国心衰中心”及“高血压达标中心”,成为全市首家通过国家级心衰中心(标准版)认证的单位,同时也是本批次中江苏省唯一一家通过认证的单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被称为“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我国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9%,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冠心病、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增加,心衰的“后备军”日益壮大。
多学科协作全面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心衰诊治,提高心衰的综合诊治水平,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年1月,常州一院成立心衰中心,副院长刘志伟担任中心主任。
中心整合院内外资源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依托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最新心衰指南指导下的规范化诊疗及患者全程管理,涵盖急性重症心衰院内管理、心衰器械植入治疗及生理性起搏、易损期管理、出院随访及康复,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及患者管理水平。
医院的综合实力及多学科优势,常州一院心衰中心整合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心功能科、心血管专科护理团队、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药学部、康复医学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为心衰患者的诊治提供全方位保障。
医院还设立心衰病房,作为相对固定的心衰患者收治单元:
1、开展规范化药物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具备适应症的患者由起搏电生理团队进行心脏同步化治疗、左束支区域起搏、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技术。
2、开展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肺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对心衰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心衰中心在建设工作的同时,带动了心血管专业临床科研及学科发展。杨玲团队以常见心血管疾病为突破口,探索开展双心治疗”的通知精神,探索心衰患者心理及康复治疗,研究课题《“微生物-肌肉”轴在心力衰竭合并抑郁中的作用及治疗机制研究》荣获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该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常州地区心血管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上下联动共同提升常州一院联医院、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卜弋卫生院等多家单位成立心衰中心医联体,把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最基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高水平的心衰中心诊疗服务。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心衰多学科协作及急性、新发、疑难危重心衰的精准病因诊断与规范诊疗;在常州市卫健委及院部的支持下,畅通双向转诊模式,建立急性、重症心衰救治的创新模式;推动专科医联体建设,将心衰纳入慢病管理及监测体系,开展稳定期心衰患者治疗、康复、长期随访、‘双心’模式诊疗等各项工作。”心血管内科主任杨玲说。
和心衰一样,高血压也是一个“无声杀手”,在我国已有超3亿患者。为提高常州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年11月,常州一院成立高血压达标中心。中心组建区域协同、多学科管理团队,医院,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医院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使得疑难诊治在三级、慢病管理在基层,进一步提高常州地区高血压整体诊疗水平。
常州一院心血管内科现为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医联体常州市分中心、常州市基层高血压首席医生培训基地,与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及胸痛、房颤、心衰中心联合,推进高血压介导的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损伤管理,同时通过多学科合作开展高血压及糖尿病慢病管理多项临床科研。
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衰中心工作范围
1
负责急性、重症心衰救治、易损期管理,制订诊疗方案及随访计划。
2
医院上下联动,无缝对接药物调整、患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心理支持。
3
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介入患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共享、医联体系统对接。
4
依托心联盟多中心(胸痛、高血压、房颤、心脏康复)建设工作,与基层共同做好心衰多重危险因素防控,减少心衰患者再入院、减轻患者负担。
专家介绍杨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江苏联盟常委,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委员。美国布朗大学及英国医院心脏中心访问学者。以心力衰竭临床及基础、心房颤动围术期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年获江苏省首批心血管介入资质(起搏,射频消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4项,获常州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系列文章20余篇。常州市十佳女医卫工作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丨宣传处专业审核丨杨玲编辑、整理丨冯凯责任编辑丨刘华联邮箱丨czyy.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