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约有万左右的心衰患者,已经成为世界上患病人群最大的国家。
年较大规模的地区性慢性心衰患病率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已达到1.61%,约50%的心衰患者在诊断之后的5年内死亡。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患者心力衰竭呢?1.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呈现增加的趋势;2.这些基础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控制,因此它们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致死的情况减少,最终可能都会发展到心衰;3.心脏功能和年龄的相关性很强,我国人均寿命增加了,心衰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人口老龄化,使得心衰已经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10个症状,可能是心衰的信号
警惕这些表现!1、一躺下就气短
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2、胸口沉重如有大石这是心衰的起初症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3、衣物和鞋子突然变紧衣服鞋子变得很紧和虚胖是浮肿的标志,而浮肿是心衰的早期症状之一,但是往往难以识别,因为浮肿可能会发生在很多不同的身体部位。腰围莫名突然增大,脸和脖子突然变得又圆又胖,都应当心心衰。4、心悸或心跳不规则心跳过快、心律不齐、心悸等是心衰的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心跳过快过猛,往往会同时伴有恐慌似的紧张感。其他类似心律不规则问题,包括房颤和房扑,如不及时治疗相当危险。5、食欲不振饭后很长时间仍然有饱腹感,可能同时伴有恶心、便秘、感觉胃部不适或腹痛。胸腹部有压迫感,吃东西后感觉不适。疲劳也会导致心衰患者食欲不振,咀嚼食物都感觉很累。6、头昏头晕头昏或头晕目眩是心衰最常见的问题,患者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常见并发症状还有恶心或晕车感。如果伴有心悸或心律不齐,应及时就医。7、焦虑不安呼吸急促、思绪不停、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都是焦虑的迹象。有些患者会把焦虑或压力误当成主要原因,忽视心衰。8、咳嗽咳嗽也是心衰的一大症状,但是容易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心衰型咳嗽很少像感冒咳嗽那样多发生于嗓子,有时会咳出白色泡沫或浓痰,并可能带有血丝。心衰更容易导致干咳,平躺或者起身的时候,咳嗽加重。9、容易疲劳或终日乏力用力时或用力后,患者气喘吁吁或感觉喘气困难。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顿饭都会让心衰患者倍感疲倦。患者躺下后,胸口就开始产生“下沉感”,之后变得焦虑且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10、少尿且下肢浮肿心衰患者24小时的尿量减少,而夜尿相对增多。同时,心源性水肿多是从人体下垂部位(如足踝、小腿)开始,且呈凹陷性水肿,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另外,心源性水肿的尿常规多属正常,而肾性水肿的尿常规常有白蛋白。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这样医治
药物治疗是几乎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针对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还可进行非药物治疗,以下措施主要是针对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的治疗。
01外科手术-瓣膜的更换或修补对于由心脏瓣膜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必须对瓣膜本身进行处理。包括更换新的瓣膜或修补自身的瓣膜。这已在国内很多大医疗中心作为常规手术开展。
02血运重建手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对阻塞的心脏血管进行再通手术(即血运重建)十分必要,包括由心脏内科医生完成的支架手术以及心脏外科医生完成的搭桥手术。
03心脏移植
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是一个积极的治疗方法。受限于心脏供体的缺乏,国内开展较少。另外、心脏移植手术本身的复杂性、术后排异的处理和高昂的费用也是重要问题。
04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重度心力衰竭(EF值≤35%)的患者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ICD能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已证据确凿,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因为各种原因,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地区、ICD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还存在巨大的不足。
05心脏再同步治疗(双室同步起搏,CRT)对伴有心脏收缩活动不同步的部分心力衰竭患者,CRT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治疗方法。CRT已被证实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减少心力衰竭住院率,并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符合适应症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福音,开创了心衰治疗的新纪元。
植入手术,创伤大吗?难不难?
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除颤器(CRT或CRT-D)的手术创伤大么?复杂么?
CRT的植入步骤同普通心脏起搏器类似,也是通过周尾静脉植入电极导线至心脏,最后连接脉冲发生器后放入皮下囊袋内。就手术创伤而言,与植入普通心脏起搏器无异,只是皮肤的切口和需要制作的囊袋体积通常要比普通起搏器大些。(皮肤切口比普通起搏器长2厘米左右,因为CRT的脉冲发生器体积比普通起搏器的大一些)
但CRT的植入复杂程度要高于普通心脏起搏器。主要是在普通心脏起搏器右心房和右心室植入电极导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根左心室导线的放置,而后者较普通起搏导线的放置(仅放到心腔内)要困难得多。
左心室导线需要放置在心脏的静脉血管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方面来说并无区别,只是一个更加精细的操作。对经验丰富且技术熟练的专业医师来说,通常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成功率在95%,手术时间约2小时。
定期随访,植入仅仅是一个开始
各类起搏器植入术后为什么需要随访?
与其他手术治疗不同,植入各类心脏起搏器后终身需要定期门诊随访。起搏器的植入仅仅是治疗的开始,而整个治疗过程则有赖于起搏系统的正常工作。国内普遍存在重植入、轻随访的现象,值得医患投入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