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食谱 >> 正文 >> 正文

运动猝死风险不容小觑,尤其这类人群需注意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3-4-6

运动有益健康,

但过度运动却可能是“非定时炸弹”,

近年来,因运动而猝死的事故屡屡发生,

给所有运动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运动会导致猝死?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风险,

该如何预防?

下面给大家仔细讲讲:

  为什么运动会导致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

  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健康,却不知自己的心脏随时有病变的可能。这些症状在平时可能不会明显的表现出现,但是如果运动超出了身体的承受力,到达“临界点”,这样的危险就会爆发出来。

  剧烈运动时全身耗氧量大幅增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机体出汗和脱水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变化,三者共同作用于心脏,加重本身就不健康的心脏负担,从而诱使心脏病发,运动猝死。

  资料显示,长跑、骑自行车、踢足球等都是容易诱发猝死的运动,而运动猝死的原因又可分为因身体疲劳导致猝死和因身体器官机能衰竭导致猝死这两种,且身体一般会伴有感官上的不适感,如身体发热、呼吸不顺畅、感官迟钝、头脑晕眩、有呕吐感、身体某部位疼痛等等。

  多数情况下,不当运动导致的身体异常是一个可视、可感知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运动时,是可以与身体建立联系,能够感受到自己身体随运动而变化的情况的。

  哪些人易发生运动猝死?

  1、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潜在心脏病患者

  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是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这是大多数。而很多人,平时身体很健康,却不知自己也有潜在的心脏疾病。专家提示:长期疲劳、头晕、胸痛、气短、心悸这些症状往往是心脏病早期的征兆,大家也要格外注意。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平时身体健康,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但是如果进行不恰当的运动,可能导致血压增高或者是脑冲血量过大,引发猝死。

  3、心肌炎和感冒患者

  心肌炎患者也是容易引发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但是很多朋友却不知道,感冒是引发心肌炎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健康,却不知自己已经有了潜在的心肌炎症状。因此,专家提醒:感冒后容易诱发心肌炎,因此不宜在感冒后参加剧烈运动。

  4、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也是禁止进行剧烈或者是强度较大的运动的,因为糖尿病患者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低血糖,糖尿病人也常合并心脏病。而一些没有患上糖尿病的患者,但是经常有血糖不稳定情况出现的朋友,一样不可以从事运动量过大的运动,一样会有危险。

  5、平时很少参加运动的人

  现代人亚健康情况比较普遍,很多朋友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有时间进行锻炼,这类人群属于很少运动人群。这类人群也要注意,不能突然进行运动量过大或者是剧烈运动,也有猝死的危险。这是因为心脏缺乏运动所致。而老人和孩子,也同样在运动中应注意。

  如何预防运动猝死风险?

  1.高风险人群建议健康体检

  高风险人群可进行心血管风险筛查,对身体心脏结构、心肌供血、是否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等进行评估,看自己是否适合运动,常见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心肺运动试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心肌核素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和基因检查等。

  2.适量安全地开展运动

  对于高风险或没有运动基础的人群,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过量运动,同时在运动前需注意做好热身,部分运动还需要按规范佩戴好防护用具。运动过程中,也要做好补水和防晒,大量出汗时,可以饮用一些运动饮料,除了补水还能补充电解质。

  3.运动过程做好自我检测

  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选择佩戴一些可监测心率等指标的设备,如动态心电记录仪、运动手表、运动手环等,根据采集数据科学指导修正错误的运动姿势,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突发状况,预防猝死等意外风险。如无相关设备,也可通过观察自己的症状、疲劳度等,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