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其实在目前生活下仍很常见。撇开儿童营养不良,因为研究较多,这里谈成人,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实际营养状况处于吃多了长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发,吃少的没力气没精神,得过肿瘤等消耗性疾病的更是如此,再吃也胖不了,就算是肥胖人群,同样存在必需营养不足的情况。
收集资料一:营养不良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标准,多种指标都可以帮助诊断营养不良,具体情况如下:
1、体重指标:根据现有体重算出体质指数BMI,BMI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BMI18.5就认为营养不良。同时体重下降的速度,如果不是自主控制,一个月内体重下降速度5%甚至3%,可以认为是营养不良;
2、摄食量下降:如果现在摄食量低于原来的50%,也可能是营养不良;
3、炎性指标:如果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等明显增高,也可能会认为是营养不良。
收集资料二: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如下:
1、通过检测血液当中白蛋白的水平判断营养不良标准,如果血液当中的白蛋白水平在28-35g/L之间,可以诊断为轻度营养不良。如果血液当中的白蛋白水平在22-28g/L之间,可以考虑是中度营养不良。如果血液当中白蛋白的水平下降到22g/L,要考虑是重度营养不良。
2、可以通过体重进行判断,如果体重下降到正常体重的60%-90%,要考虑到是中度营养不良。如果是在90%-%之间是轻度营养不良,如果下降到正常体重的60%以下,要考虑是重度营养不良。
收集资料三: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常合并贫血、维生素A、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缺乏及锌缺乏;重者生长发育停滞,全身各脏器和免疫功能紊乱即可诊断。
综上可得,成人营养不良的监测:
一.现病史:消瘦,乏力,食欲差,精神萎靡。
二.辅助检查:
1.体检:左上臂中点皮下脂肪厚度,≤0.8cm即是阳性。特殊健身例外。
2.查血:血常规:是否贫血;肝功能:白蛋白是否降低。维生素A、结合蛋白降低,血清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血脂,血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检查。营养不良患者常有脂代谢异常,其主要变化为必需脂肪酸缺乏,消瘦型患者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可增高或正常,水肿型患者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水平降低。常伴有低钾血症,低磷酸盐血症、高氟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等。
3.排除:参考病史做其它排除性检查。
三.鉴别诊断: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厌食症。
四.治疗手段:西医: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肠内营养制剂。中医:调理及辩证施治。
五.小结:营养不良是能量和蛋白质缺乏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可导致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器官功能紊乱等症状。另外,还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低下、对食物的耐受性降低、体质差,极易受到感染等情况。
六.饮食
1.鸡蛋:即使有高血脂等情况,鸡蛋是极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2.牛奶:综合资料显示,豆浆优于牛奶。高血脂人群不适用。豆浆或蛋白粉为优先。
3.肉类:鸡肉优于猪肉。禽类,鱼类优先。
4.维生素,矿物质:改进制法的蔬菜。
5.海产品:适量。
6.零食:成人适当摄取不同类型零食,有助营养平衡。水果,坚果类。
7.需要控制或减少的饮食习惯:骨头汤。内脏。腌制食品(实在要吃,采用无碘盐腌制)。皮,爪。野生动物携毒率较高,尽量不吃。味精鸡精:谷氨酸钠影响锌代谢。
成人营养不良,常见但不重视,人群基数大,好开展,检查项目多,可循环,治疗效果好,风险小,单疗程1周左右,也可延至2周,1季度即可循环1次,实属基层开展之必选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wh/1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