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危害 >> 正文 >> 正文

高CKMB心肌损伤4句话搞定诊断思路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17-11-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肌钙蛋白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清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一类重要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其中CK-MB在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直至目前仍然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诊断指标。

CK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肌酸可以进入细胞液中参与供能,临床上常用的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就是一种用于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的辅助药物。CK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至少有3种主要的同工酶:CK-MM、CK-MB、CK-BB。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心肌细胞损伤主要以CK-MB增高为主,总CK也会随之增高。一般情况下CK-MB在心肌损伤4~6小时即可出现增高,24小时达峰,48~72小时恢复正常,若未恢复,表明梗死持续发展。

解读CK-MB应当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药物原因他汀是最常见的引起CK-MB升高的药物,主要与他汀肌溶解有关,故CK升高水平更为明显。除此之外,某些麻醉药、镇静催眠类药物、乙醇、秋水仙碱等药物均可引起CK和CK-MB增高。

2.运动影响一般生化检查要求检查者前两天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尤其平常比较少参加锻炼的检查者,即便检查前不很剧烈的活动也可能会引起CK明显升高同时伴有CK-MB不同程度的增高。

3.发热发热尤其是高热可以引起肌肉损伤,所以对于感染发热的病人如果CK轻度升高并不用特别处理。

4.手术或挤压创伤手术或挤压创伤导致肌肉损伤,有时手术后1~2个月CK仍然会不同程度增高,这种病人如果因其它原因再次入院,如没有仔细询问患者近期手术史,往往会因不清楚CK或CK-MB增高的原因而进行很多不必要的检查。

5.年龄因素14岁以下儿童的CK-MB无论是绝对活性或相对活性,一般要比成人高出2~3倍。由于不同年龄人群的CK-MB正常值范围不同,所以对怀疑有心肌炎的儿童,建议以肌钙蛋白作为主要血清学参考指标。另外,妊娠3个月左右的患者,CK和CK-MB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6.其它系统疾病肿瘤、脑部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低钾血症等病变也会引起CK和CK-MB增高,其中肿瘤、脑部疾病可引起CK-BB增高,但由于CK-BB不直接检测,这部分数值被计算入CK-MB而导致其假性增高。

7.实验室检查方法肌酸激酶CK是由B、M两种不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总CK水平=(CKM+CKM)+(CKM+CKB)+(CKB+CKB)。理论上CK-MB的活性是不可能大于CK活性的。但由于检测方法的缺陷,在脑部疾患或肿瘤等原因引起CK-BB增高时,就会出现计算得出的CK-MB活性会大于总CK的活性,却不会高于CK总活性的两倍。

CK活性的测定主要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而CK-MB活性常用免疫抑制法,是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免疫抑制法的原理是:①封闭血清中所有CKM活性,只检测CKB的活性;②由于CK-BB在体内含量很少,忽略CK-BB,认为所有检测到的CKB活性均来自于CK-MB;③由于CK-MB活性包含CKM和CKB两个亚基活性,因此把测得CKB活性乘以2即代表CK-MB活性。因此,CK-BB增高时就会出现计算得出的CK-MB活性会大于总CK的活性。

小结:CK-MB与CK比值在诊断中的意义:

(1)CK-MB免疫抑制法的正常值0~30U/L,CK比浊法正常值20~U/L;

(2)如CK-MB/CK比值在4%~30%,CK-MB增高考虑心肌受损可能性大;

(3)如CK-MB/CK比值<4%,CK-MB增高考虑骨骼肌损伤引起;(4)如CK-MB/CK比值>30%,CK-MB增高很可能是是CK-BB异常增高导致CK-MB推算出错,此时应考虑肿瘤或脑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实验室干扰引起,如血脂过高引起比浊法不准确或巨CK血症M亚基不能完全被封闭引起。

长按下方







































北京中科中医院
白癜风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wh/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