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黄女士,最近一个多月都十分困扰,原因是每当她起床或翻身就头晕目眩,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医院就诊治疗,但效果均不好。随后黄医院东院神经内科就诊,唐海源主任接诊后,检查发现黄女士是患上了耳石症,遂对其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立马好转。“确诊速度快,没打针,没吃药,当天就轻松回家!”黄女士连连称赞。
家住新宁县、70多岁的陈大爷最近也总是感觉天旋地转,因担心自己是否患了严重的脑部疾病而找到唐海源治疗。唐海源问诊后,表情由凝重转为轻松,对陈大爷及家属说:“此病不需做其他检查,只需做一个‘小动作’就能治好。”唐海源主任先是让陈大爷平躺下来,双手捧住老人家的脑袋,轻轻摇晃了几下,然后为其做了30分钟的手法复位治疗。陈大爷症状马上有了明显好转,医院观察了一晚,第二天便出院了。
开课“耳石症”是什么?“小动作”又是什么?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人的内耳里有一种比芝麻粒还小的碳酸钙结晶,即耳石。
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能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此病症常见于老年人,疾病会反复发作,轻则晨起或夜起时会头晕目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卧床不起。
“小动作”即手法复位治疗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看似简单,其实很讲究经验与技巧。”唐海源主任解释道,手法复位疗法最考验医生的判断力与手法技巧,经验越丰富、操作次数越多、钻研越深,才能达到“一摇就好”的效果。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且不需要借用药物就能使患者康复,实际治疗费用低。但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且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枕头。
医院东院是邵阳地区最先开展眩晕治疗,并最早引进先进诊疗设医院,因确诊快,疗效好,吸引了来自整个邵阳地区以及周边娄底、怀化等地的民众前来就诊治疗。
dvdf
?课外知识点?耳石症临床表现的5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END—策划/审稿:杨慧
整理/编辑:刘晓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wh/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