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或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
生理因素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社会与心理因素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这些丧失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等。如:①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②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常见病因。③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抑郁症。有人曾对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为期9年的调查,发现5%的人在丧妻后半年内相继去世,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人高40%。此外,周围的老年朋友的逝世也会引起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如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则更会雪上加霜。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一般来说,素来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这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发抑郁症。
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年抑郁症的表现较常见的是焦虑不安,也有人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淡漠。这样的老年人除精神异常的表现外,生理上也有异常表现,如失眠、食欲不振;有的表现为缄默,不与人谈话,闷闷不乐,甚至无任何原因的悲伤哭泣,有的性格发生变化,有的出现被害恐惧和种种疑虑,甚至有自杀念头。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厌世、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食欲下降,失眠早醒等。老年抑郁症在症状上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有以下九个方面: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③言行减少,好独处,不愿与人交往。④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有内疚感。⑤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据研究,患抑郁症的老人有10%以上会采取自杀行为。⑥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⑦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据调查,6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疑病症状。⑧睡眠欠佳,失眠早醒。⑨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此外,也会有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的症状,80%左右的老年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
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
如何防治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症?
预防方法由于老年抑郁症经常具有其他生理疾病的背景,甚至是其直接的病因,所以首先要尽量把已有的身体疾病治疗好,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也应设法减轻其痛苦。其次,要调理好离退休后的心理状态,克服自身的性格缺陷,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和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再次,改善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丧偶的老人如条件允许的可以考虑再婚,再婚对缓解老年人的抑郁心理有较大的帮助,当然,子女晚辈对老年人也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治疗手段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倾听、理解、疏导、鼓励、保证等方式,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树立自信,帮助患者扩大活动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应付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药物治疗,它对于抑郁症的有效率可达70%~80%,常用的西药有三环及四环抗抑郁药,但要特别注意用药的剂量及其副作用。建议使用广慈中医心脏病1号2号古方,疗效好,副作用少。所以老年抑郁症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般不需住院,但对那些有身体疾病的患者,尤其有自杀倾向的人,应建议住院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