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器官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心脏的供血,其对人体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言。但近年来我国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升高,心衰与心梗,已成为危害中老年生命健康的一大因素。
心痛、心碎、心累,用来表示不适的词汇很多和“心脏”有关。事实上,人类的心脏确实脆弱,很多心脏疾病发作后,病人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在这里呼吁大家了解心衰的早期症状,做到防范于未然,不再“听天由命”。
什么是心衰?与心梗相比哪个严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心梗则是指分布在心脏表面的重要血管发生病变,导致心脏的细胞缺氧、坏死,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梗可能是引发心衰的一个过程或因素,心衰的危害远远大于心梗。
心梗好转之后,如果不注意保护心脏,长期下去不能排出罹患心衰的可能性。
心衰发展有四个阶段,我们能做些什么?
心衰是指心肌受到严重伤害,令心脏无法正常泵出足够的血液来供应身体各个器官活动及代谢的需求,心脏因此渐渐变得肥大,失去功能。40多岁的人就有可能患上心肌梗死和心衰,但在该年龄段,心衰发病率比较低,仅为十万分之二三十。与此形成对比是的,65岁以后,心衰发病率激增到十万分之一二百。
也就是说,如果在40~50岁时,仍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0岁以后就可能受到心衰发病之苦;最晚从40~50岁开始作出改善,对防止心衰也会起到作用。而伴有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更易发展为心衰。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了解心衰发展的四个阶段,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对保护生命安全又积极的作用。
1
零次预防阶段
指在没有患任何相关疾病前,这时候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暴饮暴食、不摄取过多盐分、不吸烟、多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混乱的生活习惯。
2
第一次预防阶段
这时候,病人由于饮食不节,身材开始发福,且已经患上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症,这就相当于看到心梗和心衰的“雏形”了,所幸的是,此时还不算太晚,在患上心脏疾病之前,把不良习惯改掉,注意饮食,控制好“三高”,可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
3
第二次预防阶段
由于未能充分改善生活习惯,患上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疾病,这时候要注意的是避免这些心脏疾病发作,因为患上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人,并非都会成为心衰患者。病人必须按照医嘱服药,尤其要稳定血压,同时定期复查,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4
第三次预防阶段
通常来说,急性心衰多是在其他诱因下突然发作,患者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若能在急性心衰未发作前,做好日常预防,即便已经患上心衰,也可能避免最严重的后果。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阻止病情急性恶化,当避免一切不利于心脏健康及有可能引起心衰发作的因素,了解并意识到心衰发作前的征兆,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救或求救。
心衰有五个早期信号
冬季是心衰的高发季节,原因在于气温下降,末梢血管收缩,可促使心脏负担加重,使其供血不足的症状更明显,此外,寒冷的刺激容易导致血压的增高,高血压病人如果没有控制好血压,心脏负担重,心衰就更容易发生了。在心衰的高发季,警惕五个早期信号,有助于及早识别心衰的来袭。
?咳嗽:心衰患者在早期常出现咳嗽。一般来说,心衰引起的咳嗽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频繁的干咳,伴有胸闷气喘;2.活动或劳累后,咳嗽气喘的症状加重;3.处于平卧位时症状较重,当变成坐位或立位时症状缓解,并且常在夜间发作。
?疲乏无力:总是感觉全身乏力,没走多少路就已经疲乏不堪,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说。
?食欲不振:右心衰的人全身供血不足,导致胃肠血流量减少,容易腹胀、恶心、呕吐。
?尿少、浮肿:心功能减退后,心排血量降低,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导致患者总尿量减少,而夜间尿量相对增多。由于心衰后还会导致体循环瘀血,所以还会出现双脚、双小腿水肿的症状,而且劳累后会加重。
?情绪或精神异常:老年心衰患者往往出现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幻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
戒酒很重要
每到年底,节日年会应酬多,然而大量饮酒,不仅伤肝,更会伤心。
对于长期喝酒的人来说,酒精中毒会引起心肌细胞变性,逐渐导致心肌坏死,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肌纤维化,以至于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供给全身,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甚至急性心衰危及生命!
冬天很多朋友喝酒取暖,在次提醒大家,一个成年男人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
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白酒50克。即便是酒量大,喝一斤也不上头,但是酒精的损害已经存在,所以从保护心脏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自觉限量饮酒。
文章来源:广州市十三行国医馆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