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康
小
贴
士
天气逐渐转暖,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此,应如何做好预防疾病各项防范措施呢?来,小编给大家解说解说。
传染病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疱疹液、粪便中排出病毒;病后数周。从患者粪便中仍可排除病毒。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可能成为传染源,但是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可经过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有可能造成传播。
★
如何传播
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3岁以下年龄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容易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W号文件精神,一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的,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当发现孩子发热伴有出诊时,家长应医院就诊。手足口病具有自限性的特点,对症处理后很快痊愈。但不可忽视的是,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对病情重的患者,应住院治疗。千万不要到药店、个体诊所看病,以免延误病情。
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疑似手足口病患儿应立刻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患病孩子应就诊并回家隔离,直至疱疹消失。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是关键
01
勤洗手。家长喂养婴幼儿时要洗手,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02
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
03
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物品,晒衣被。
04
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05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
06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手足口病患儿,病程在5天以内,具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加快、心率加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等特征,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
02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01
传染途径
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者。
02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
03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位置不一样
01
发病风险不一样
02
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措施如下:
_1
避免带孩子去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场所,比如说,菜市场、马路等等人比较多,而且环境又比较差,空气比较混浊的地方。
2
如果有遇到其他小孩有感冒发烧等疾病,要做好一定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大人跟小孩接触的过程中,要给孩子保留一定的健康空间,避免过于亲密的接触,比如在呼吸道、消化道等方面,要做好一定的保护措施。
4
勤洗手,注意进食卫生,不嚼食喂孩子,在室内多开窗户,让空气流通,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参与户外健康活动。
5
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类似感冒发烧等感染方面的情况,医院来就诊(医院,可以的话,大人和孩子都应该带上口罩),如果病情比较轻,还没到达住院的标准,可以在家里进行观察,观察的过程中,如果病情有加重,医院就诊。
虽然说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大家会觉得比较惶恐,但是只要做好前期预防措施和严格的护理,同时加强锻炼,饮食健康,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那么这也不是很可怕的事。
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