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眩晕警惕“耳石症”
医院耳鼻喉科罗秋兰主治医师
很多人都经历过眩晕症状,有些人发作过一次后很久都不再发作,于是置之不理;有些人却是反复发作,但不清楚得了眩晕究竟去找哪个专科的医生看,随便找个医生看看,眩晕原因还是不明,病人因此心生恐惧,心中像压了块石头。
邓阿姨心中也压了块石头,因为她已“反复眩晕多年”,每次眩晕发作时都是在准备休息、坐在床沿躺下或起床时坐起过程中发作,天旋地转感,不敢睁眼,闭眼后仍觉旋转感,通常是觉得身体往一个方向旋转,于是马上坐起、保持固定的位置,持续1分钟左右眩晕可缓解,眩晕发作时神志清楚,有时会有恶心欲呕,没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缓解后没有手脚没力、麻木,也没有偏瘫,眩晕不发作时基本如常人,因此她有了“睡眠恐惧症”。医院看神经科、心血管科医生,发现她既无高血压病、冠心病,也无脑血管病,但眩晕就是没好转。后来有个神经科医生建议她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于是她来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仔细问了邓阿姨的病史,并给她做了体位检查等,然后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医生给邓阿姨做了手法复位,很神奇的是,做完后医生让她再躺下观察时,邓阿姨已经不觉得眩晕了。回家观察一段时间,眩晕也没复发。邓阿姨的耳石症好了,不再恐惧睡眠了,她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什么又叫耳石症呢?人的内耳有一个器官、专门负责人体位置变化时的平衡功能,它叫椭圆囊斑,内有很多碳酸钙结晶附在一层膜上,碳酸钙是组成石头的主要成分,因此这些内耳的碳酸钙结晶被称为耳石,耳石附着的那层膜称为耳石膜。正常状态下耳石也会脱落,脱落的耳石会被囊斑周围的细胞吸收,病变时耳石脱落增加及吸收障碍,进入半规管或嵴顶,在这些位置时耳石很难被吸收和移位,当脱落的耳石积聚到一定数量、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就会诱发眩晕,这种眩晕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大多数1分钟左后可缓解,在头位改变时易反复发作,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很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有部分病人可能在数天或数月后会自愈,故称之为“良性”,也有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的,此部分患者称为“顽固性”。
通过邓阿姨的发病到诊治经过可以知道,耳石症属于耳鼻喉科疾病,其确诊有三个条件:
首先是有眩晕反复发作的病史;
第二是眩晕在体位改变时发作(如坐着躺下或在床上翻身等过程),一般持续1分钟左右、固定体位可缓解,眩晕发作过程中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缓解后无明显不舒服症状;
第三是医生通过体位试验检查确诊。
目前耳石症的治疗首选手法复位,医生在做体位检查时发现病变半规管、然后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复位。手法复位会导致头位改变,在复位过程中会诱发病人眩晕再次发作,病人要理解此治疗过程伴发的症状,做好心理准备,充分配合医生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病人通过手法复位一般做一次即可,但有些病人需做多次手法复位,有些眩晕程度较重的患者,可配合一些药物治疗。
耳石症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有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