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归六黄汤,出自元·《兰室秘藏》。具有清虚热,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
方歌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各等分,黄芪加倍。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低热,面赤口干,心烦唇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脉数。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盗汗、围绝经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前列腺炎、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紫癜等病症。
方解
本方见于《兰室秘藏·自汗门》,自汗门开头有一小节“自汗论”,与《脾胃论·阳明病湿胜自汗论》几乎雷同。《脾胃论》中说:“或曰:湿之与汗,阴乎阳乎?曰:西南坤土地,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也,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阴湿寒,下行之地气也,汗多则亡阳……《内经》曰:气虚则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表虚之阳……”李东垣把汗证的病位定位在脾胃,病机可见到气虚、热中。
脾胃内伤,初为热中。气虚不运,升降枢转失常,三焦郁滞,阴火内生。阴火内蒸,迫津外泄,而成盗汗。阴火耗气,也可伤阴;汗多“亡阳(气)”,也能“亡阴”。盗汗之起由于气虚,盗汗之成由于阴火,而结果是阴血耗伤(也包括气伤)。
本方用治阴虚火旺所致盗汗。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独亢,致虚火伏藏于阴分,寐则卫气行阴,助长阴分伏火,两阳相加,迫使阴液失守而盗汗;虚火上炎,故见面赤心烦;火耗阴津,乃见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数,皆内热之象。治宜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方中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盗汗因于水不济火,火热熏蒸,故臣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君臣相合,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汗出过多,导致卫虚不固,故倍用黄芪为佐,一以益气实卫以固表,一以固未定之阴,且可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
本方是治疗阴虚火旺盗汗之常用方,临证以盗汗面赤,心烦溲赤,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其养阴泻火之力颇强,对于阴虚火旺,中气未伤者适用。
配伍特点
一是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二是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以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于是发热盗汗诸证相应而愈。
加减用药
若阴虚而实火较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其泻火而不伤阴;汗出甚者,可加浮小麦、山萸肉,增强止汗作用;若阴虚阳亢,潮热颊赤突出者,加白芍、龟板,滋阴潜阳等。
禁忌脾胃虚弱,纳减便溏者则不宜使用。
方论选录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徐大椿:“血气两方,三焦火迫,故营阴失守,盗汗不已焉……此清补之剂,为血气虚弱、火迫盗汗之方。”
吴昆在《医方考》:“阴虚有火,令人盗汗者,此方主之……伤寒盗汗是由于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盗汗则阴虚而已”。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1:“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曰盗汗。阴盛则阳虚不能外固,故自汗,阳盛则阴虚不能中守,故盗汗。若阴阳平和之人,卫气昼则行阳而寤,夜则行阴而寐,阴阳既济,病安从来?惟阴虚有火之人,寐则卫气行阴,阴虚不能济阳,阴火因盛而争于阴,故阴液失守外走而汗出;寤则卫气复行出于表,阴得以静,故汗止矣。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
医案精选
发热(癌性)
某女,46岁,教师,以午后发热1月余就诊。
患者曾于年6月以贲门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贲门腺癌。术后2月发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继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午后为著,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每日服萘普生mg后汗出热解。经某院检查白细胞6.5×10/L,中性粒细胞占72%,淋巴细胞占28%。自感午后烦热,多梦失眠,舌红少津、苔少。诊为癌性发热。
处方:当归、黄连、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各15g,黄芪30g。唇舌青紫或有瘀斑,暂加桃仁、红花、赤芍各10g;盗汗,加浮小麦15g,五味子6g;口干口渴,加石斛20g,地骨皮15g;热重,可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失眠,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ml,分早晚服,7天为1个疗程。
以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药后7天内未再出现发热。
按语从中医观点看,本病表现与中医阴虚发热表现一致,定以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方中当归、生地、熟地育阴养血,培本以清热;黄芩、黄连、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而坚阴。如此养血育阴与泻火清热并进,使阴固则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更以大剂黄芪益气扶正,共收扶正祛邪之效。
头痛
某女,46岁。
3年来头痛反复发作,入秋加重,至冬痛剧,午后及.夜间疼痛难忍,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气短乏力,口苦口黏,舌质略红而胖,苔黄腻,脉细弱。证属阴虚气弱,湿热内蕴。治宜滋阴补气,清热燥湿。方取当归六黄汤加味。
处方:当归12g,生地、熟地各15g,黄连、黄芩各6g,黄柏9g,黄芪30g,菊花12g。
二诊:服药3剂,头痛减轻。上方加夜交藤30g,连服6剂,诸症悉除。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语对本病的治疗,前医一味滋阴清热、化痰,更未考虑气分之不足,故治而无效。当归六黄汤原为阴虚火旺,发热盗汗而设。用治该例阴虚气弱、内蕴湿热之头痛,是借方中生地、熟地、当归滋养肝肾之阴,黄芪补气,黄芩、黄连、黄柏合用以泻火除烦。诸药共用,使阴复热退,气充表固,诸症可愈。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