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回暖,气温升高,细菌、病毒开始加快繁殖,意味着疾病多发季的到来。
校园内人群密集,孩子们的密切接触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种类繁多的病原体传染带来了便利条件,极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不久前,在江西萍乡的一所学校里,发生了一起百余学生呕吐腹泻的大新闻!
此次事件中,共有名呕吐、腹泻的学生!
经调查,所发生的聚集性的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
为此,学校停课居家隔离三天,学生们也经过治疗陆续返家。
真没想到,看似是聚集性的急性肠胃炎,竟然是可怕的诺如病毒!
它的感染案例非常之多,尤其是幼儿园内,更是常常爆发!
眼下,正值各种传染性疾病肆意滋生的暖春,在此,非常有必要提醒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下面这几种在儿童之间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千万不容小觑!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人患流感后能产生获得性免疫,但流感病毒很快会发生抗原性变异从而逃逸宿主免疫。人的一生可能会多次感染相同和(或)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
预防:
如果孩子得了流感,医院就医,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病情的恶化。同时,遵循医嘱,无论是打针、点滴还是用药,都要积极配合。不过,再好的治疗,都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流感,请牢记以下几点:①及时接种流感疫苗;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营养均衡,多多运动,保证睡眠充足;④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每天至少通风2次。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中招。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例如毛巾、玩具、奶瓶、甚至是海洋球、摇摇车,都有可能带有手足口病的病菌。手足口病的预防,最好的方式是: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勤通风。避免孩子接触别的手足口病病患,尽量不与其他孩子分享餐具、洗浴用品等。3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潜伏期为8~30天,常见于4~15岁儿童青少年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体温≥39℃),也有咽痛、头痛、肌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全身不适等症状。数小时腮腺肿痛,症状明显,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不发红,有轻触痛,张口、咀嚼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会疼痛加剧。
易感人群:5~15岁的孩子,此外,免疫力差、集体生活、从未感染过的人都是腮腺炎的高危人群。
预防:接种疫苗、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
4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水样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以呕吐为主。诺如病毒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变异快、免疫保护时间短。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不同基因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预防:
如果家中有诺如病毒的疑似患者,一定要对他的呕吐物等污染进行消毒处理,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室内通风1小时以上,戴上一次性手套清理,避免交叉感染。而诺如病毒的预防,还得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食、半生食海鲜和肉类等,也避免带着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感、手足口病等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打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科学穿衣:
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头部、腹部、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3.开窗通风:
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通风时要注意保暖。
4.勤洗手:
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和患者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污染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注意手的卫生。
教会孩子“六步洗手法”:掌心对搓第一步,手心手背交替搓;
双手交叉搓指缝,弯曲互握搓关节;
交替揉搓大拇指,指尖并拢搓掌心。
教育他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注意咳嗽后、打喷嚏后、就餐前、就餐后、如厕后等。5.适度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膳食: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少食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充足睡眠:
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8.及时就诊:
当孩子身体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医院就诊,正确治疗,在身体未恢复前不要带病上学。
防疫不放松
新学期,防疫依然不能松懈,如何调整状态和做好健康防护?小伙伴和家长可以这样做——
1.自我健康监测
提前了解学校的防疫安排,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不要返校,居家观察科学就医,及时报告班主任。
2.做好物资准备
上学前准备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囗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一次性手套、纸巾等,学会正确使用。
3.上下学途中做好防护
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活动。
最好采取步行、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离,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物品。
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4.调整好作息时间
保障良好睡眠,保证卧室安静、无光照、温湿度适宜,保障每日睡眠质量。
合理安排起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
5.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饭前、便前便后、触摸眼口鼻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
勤换衣,早晚刷牙,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品。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
6.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切忌暴饮暴食。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和水产品,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合理选择零食,保持健康体重。
聚餐使用公勺公筷,就餐时不说笑话,不打闹。
(END)-往期精选-●英语学习APP推荐●寒假成长书单●特色课程——硬笔书法●中医脉法游学活动●初雪开始,每日一甜手工奶枣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中...●古中医脉法体验实践活动●站桩基本功课程●一位妈妈践行读经典七年的心得感悟!●13岁状元21岁双博士,他说读经是最好的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法”人大提审!养育孩子已不只是家事,而是全社会的大事●哈佛为何拒绝个满分中国学生?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这三个重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smjxjy/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