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论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心悸”的不适感。什么是“心悸”?
有的人形容其为“心慌”,有的人称其为“心跳漏搏感”,甚至还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其为“心脏一会儿跳几下,一会儿又歇一歇”,各种各样的描述在心脏门诊中经常会听到。其实这些都是医学中所认为的“心悸”。
总而言之,“心悸”就是人的一种心脏跳动的不适感,但是同样的感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环境,其意义也完全不同,其结果也就完全两样!
季节更替的时候,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来袭之时,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感冒,发烧者比比皆是。患者在自觉乏力,浑身酸痛,纳差,咽痛,咳嗽,流涕之时,千万别疏忽了“心悸”这个让人讨厌的感觉!医院检测心电图以及血常规,甚至必要时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以防病毒悄悄“入心”,侵蚀你的心脏!
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青少年儿童,多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2-3周后发病,其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的可以毫无察觉,重的可以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心肌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多数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柯萨奇B组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常见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致病病因,约占30-50%。此外,人类腺病毒,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脑炎,巨细胞病毒等都能引起心肌炎。
病毒侵袭心肌,导致炎症发生,进一步影响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累及心肌的部位以及范围。轻的可完全无症状,重者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及猝死。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心律失常。
病毒是怎么损伤心肌呢?它可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达到目的。
首先,是病毒的直接损伤作用;
其次,是病毒感染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心肌细胞受损;
最后,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也参与了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尽管如此,大家也不必惊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恶性事件的发生是可以减少的。当近期有病毒感染病史的患者如有心悸,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等,请及早就医,及时处理,尽可能避免心肌的进一步损伤,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宝贵的生命。
本文转自西安交大二附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smjxjy/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