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阿呆爸阿呆爸育儿
这是阿呆爸第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及人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这两天,一则“22岁女孩加班猝死”的新闻,引发全网泪奔。
女孩名叫阿慧,是从江西偏远山村考出来的大学生。
今年刚毕业的她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一上岗便急切地扑腾起尚未成熟的羽翼,干得比谁都卖力。
但没想到,在她铆足劲向前冲的时候,自己的心脏却罢工了。
22岁的她,在连续熬了四五个大夜后,突发心肌炎,倒在了工位上。
医院抢救的她,经历了大半个月的治疗,却还是没能挺过来。
有人奇怪,怎么在这个“00后反内卷、怼上司、整顿职场”之风盛行的当下,同为00后的她,却能为了一份工作把命都搭进去呢?
原因无他。
只因为她这双稚嫩的翅膀上,托着整个家的希望。
阿慧的哥哥是在23岁去世的,自那以后,阿慧就成了父母活着的唯一希望。
这些年为了供女儿读书,夫妻俩拼命工作、贷款借钱,生活举步维艰。
这些苦,懂事的阿慧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着只要自己有出息,家里人就不必再如此操劳。
于是自打上大学以来,阿慧就学会了报喜不报忧,生活的苦、工作的难自己消化了咽下去,不给父母填半分烦忧。
甚至在倒下前一天与父亲的视频通话里,阿慧还在宽慰父亲,不要太辛苦,自己收入还不错,可以为家里分担一些。
阿慧瞒的很好,所以直到站在ICU门前,她的父母才知道,总是叮嘱爸妈不要太累的女儿,独自熬过了多少苦。
01.
遇事自己抗的孩子
过得有多苦?
阿慧一个人的辛酸生活,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叫《天伦之旅》。
电影的主角弗兰克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此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四个优秀拔群的孩子。
大姐艾米是在广告界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二哥罗伯特是有名的乐团指挥家,三妹萝丝是舞台上最耀眼的舞者之一,小弟大卫则成了手艺不凡的画家。
在弗兰克眼里,自己这四个子女个个都有体面的职业,生活安稳幸福。
但妻子去世8个月后,弗兰克却后知后觉,自己好像离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于是,他有了主动“拜访”孩子的念头。
一趟并不轻松的“探亲之旅”过后,这位老父亲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真实生活其实一无所知。
大女儿艾米工作挺好,但她的婚姻状况却一塌糊涂,已经和丈夫分居3个多月;
老二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指挥,而是乐团里一个微不足道的鼓手;
小女儿萝丝已经离开舞台很久,并且还有了孩子,现在是个单亲妈妈;
小儿子大卫不知何时染上了毒瘾,因吸毒过量,在墨西哥一个人孤零零地死去了。
一连串的噩耗让弗兰克措手不及,原来这些年,孩子们都在给他编织“善意的谎言”。
作为一个父亲,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
其实弗兰克和孩子们的互动模式,在中国家庭里很常见。
很多父母都觉得,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都过起了“完美人生”。
事实上,孩子们只是习惯了把生活中好的那面表现给父母看,糟糕的那面则自己默默忍受。
殊不知,这种报喜不报忧看起来“皆大欢喜”,却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还记得前几年的章莹颖案吗?
章莹颖母亲
在这个惨痛的案子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章母第一次到女儿住所时的反应。
身在国内的章妈妈,此前常和女儿通话,女儿总是笑着和她说:“我自己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住的可舒服,你不要瞎担心。”
但到了美国他们才知道,女儿口中的“大房子”,其实窄小得可怜。
隔着几万公里的距离,女儿总是把学习生活中的趣事分享给父母,却对自己的烦恼闭口不言。
看着章母心疼后悔的模样,我不禁想问,我们的孩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约而同地学会了这种“骗术”呢?
02.
别让说教
堵住孩子的倾诉
这几天,在热播剧《少年派2》里,我窥见了孩子们“欺骗”父母的真相。
在《少年派2》里,林妙妙是个乐观的“普娃”。
她没啥特长,成绩也不突出,从小到大让父母操了不少心。
如今,作天作地的林妙妙大学毕业了,终于学会了“懂事”。
她告诉妈妈,自己正在准备考研,并顺利进入当地电视台做实习记者,工作生活都是顺风顺水。
但事实上,林妙妙自知没有学习的天分,考研压根没报名,而电视台的工作,也因为一出“职场宫心计”,被辞退了。
现在的她,正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内卷式”成长。
工作的鸡毛蒜皮瞒着父母就罢了,林妙妙的感情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自己心中体贴务实的学长男友,竟是已经有未婚妻的渣男,蒙在鼓里的她,愣是背上了一口“小三”的大锅。
更糟糕的是,她和这位渣无底线的前男友,还在一家公司工作。
可这些糟心事,林妙妙一个字也没和家里讲。
为什么?
也许是她已经“预判”了妈妈王胜男知道后的反应。
当得知女儿已经被电视台开除后,王胜男当下就打好腹稿,要和女儿论个短长。
可等女儿回到家,王胜男的反应却是“输出全靠吼”。
这一通“组合拳”打出去,孩子的倾诉欲也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一门心思为女儿前途考虑的她,只看到女儿的谎话连篇,却没思考过孩子换工作的真实原因。
再说第二回,王胜男通过同事之口得知了女儿“火爆全网”的感情纠纷。
当时她又气又急,在担心和心疼女儿之余,却神一般地来了个“回马枪”。
她把女儿感情失利的原因,归结到“职业选择错误”上,让女儿放弃现在的工作。
用林父林大为的话来说,王胜男这种处理方式,无异于在女儿伤口上撒盐。
看到王胜男这般霸道的表现,我们也不难理解,为啥妙妙遇事瞒而不报了吧?
话又说回来,对林妙妙而言,她不把难题告诉家里,其实也不只是畏惧林胜男的刀子嘴,更是怕伤着妈妈的豆腐心。
傅首尔曾在《奇葩说》中分享过童年往事。在她的记忆里,离婚后独自带大自己的妈妈很少笑,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好难,你要懂事”。
于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傅首尔就学会不给妈妈添麻烦,不对妈妈撒娇,只表现出乖巧。
因为她隐约觉得,自己的存在,可能加剧了母亲的不幸。
在这种心态里长大后,她自然很难开口对母亲说出自己的难。
孩子遇事自己扛,这的确是一种“懂事”,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愧疚呢?
愧疚于自己的存在给父母带来了压力,也愧疚于自己从小对父母的困境无能为力。
03.
好的亲子关系
是报喜也报忧
辩手颜如晶曾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前半生,父母是孩子唯一的观众;后半生孩子是父母唯一的观众。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并不全面。
其实,在相伴的一生时光里,父母和孩子永远是互为观众的关系。
我们互相关爱,也互相需要。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加油妈妈》中,小夫和妈妈苏青就展现出一段相当典型母子关系。
苏青是从小城市打拼出头的“小镇做题家”,现在是业内有名的律师。
自己靠努力走出的成才路,让苏青对学习的意义坚信不疑。于是苏青不仅严盯孩子的成绩,还给小夫报了英语、奥数等各种特长班。
而这一切,在小夫眼里,却变了味。
他觉得,妈妈爱的只有成绩好的他,而一旦自己不再优秀了,也就不配得到妈妈的爱。
久而久之,小夫变了。
他学会抽烟、盗窃,变得敏感、自闭,一度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甚至在父母决定离婚时,小夫绝望地做出“纵火自杀”的极端行为。
但就当苏青以为自己的雷霆手段已经把孩子毁了的时候,转机悄然出现了。
为儿子纵火一事烦闷的苏青,放纵自己的心理压力,和朋友借酒消愁。
磕磕绊绊地回到家后,她一头醉晕在沙发上。
没想到看到妈妈为了他醉成这般模样时,一直对妈妈夹枪带棒讲话的小夫,突然卸下了心防。
他意识到,此刻的妈妈是脆弱的、有人情味的母亲,而不是咄咄逼人、高高在上的“女王”。
而这样脆弱的妈妈,很需要自己的照顾。
于是,他小心地将妈妈扶到床上,给妈妈掖好被角,还准备了垃圾桶和温水。
发现了吗?只要父母需要,孩子的小肩膀,就很有力量。
这种时候,父母其实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当你不再是一个“奉献者”,而是适时地向孩子示弱,孩子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向父母求助。
那面对孩子的求助,我们又该怎么表现,才能维持良好沟通的势头呢?
《少年派2》中,林妙妙的老爸林大为,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和王胜男不同,林大为是个很擅长与女儿沟通的爸爸。
在得知姑娘被渣男欺骗后,林大为担心、生气,但从没指责女儿一句。
他先是坚定地表示,自己和妈妈永远站在你身后为你撑腰。
继而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全盘接受女儿的吐槽和委屈。
最后相当洒脱地告诉女儿,爸相信你自己能处理好这些事,放手让女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怪不得妙妙和老爸之间有小秘密呢,有这么靠谱的爹,说啥事儿,他都兜得住。
如此一来,不但心理创伤被爱治愈了,心理盾牌也被爱筑牢了。
能这样收放自如地和孩子沟通,还担心孩子报喜不报忧、不说心里话吗?
所以,我想告诉各位爸妈,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能否用对爱的方式,就是我们各自的修行了。
健康的亲子关系,永远离不开沟通的维系;良好的沟通,则需要父母放低身段,主动开启。
希望我们都能和孩子无所顾忌地交流,分享他们的喜悦,也分担他们的忧愁。
作者及人:向内探索,向外求索,一起成长。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欢迎添加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smjxjy/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