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食谱 >> 正文 >> 正文

一场感冒引发扩张性心肌炎5年后13岁女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19-12-17

打造健康中国建设的省域示范区

做更有温度的

高水平现代化医疗领航者

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早上5点半,湖州安吉。

天还没亮透,14岁女孩欣欣(化名)和爸爸早早洗漱完毕,这天,是他们去杭州复诊的日子。

2小时后,车子缓缓停靠在浙江大医院门口,一下车,欣欣便拉着爸爸的手,直奔心胸外科心脏病区住院病房。

浙大一院

“马叔叔,我又来做检查了!”一见到心胸外科心脏病区主任马量,欣欣笑意盈盈、蹦蹦跳跳地朝马量主任跑去,见到相熟的医生哥哥护士姐姐,欣欣挥挥小手,不停打招呼问好。活泼可爱的身影,朝气蓬勃的气息,如一缕春风,吹暖了病区的里里外外。

欣欣是浙大一院自年开展首例心脏移植以来,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年纪最小的一位。

6年前的一场感冒,年仅8岁的欣欣,在本该如花绽放的年纪,患上了扩张性心肌病,胸闷、气急、乏力、心功能衰竭……心脏移植手术,是当时能救欣欣的最有效的方法。

那些年,欣欣的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辗转各地,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在成功等到供体后,去年8月2日,欣欣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不仅“换心”成功,还获得了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基金提供的10万元公益基金。

这个公益基金,天生带着医学的温度,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而支撑这些医学温度的背后,是浙大一院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及20余年积淀的“移植精神”的感召。

“换心”7个月生命阳光再次温暖照耀

“这次来又长高了点嘛,更漂亮了,小美女一个了咧。”马量主任从不吝惜对欣欣的夸奖,他至今记得初见欣欣时,揪心的一幕。

“去年第一次见到她,是她爸爸背着来的,她一点力气都没有,算是病情危重了,整个人又瘦又小,13岁的年纪,身高厘米,体重只有27公斤。心脏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般情况下,成人心脏的左心室直径在4厘米以下,而她的左心室直径达到了7.5厘米,将近正常人的两倍。左胸向外“顶”了出去,看上去像个“小山丘”,心脏已经扩张到了机体无法承受的程度。我们综合她的各项检查结果,觉得心脏移植手术是救她的最有效的办法。”马量说。

然而,在等待供体的半年时间里,欣欣病情急转直下,先后住了八次院,住一次就是一张病危通知书。

去年8月2日,在绝望中,欣欣终于等来了供体。马量主任亲自主刀,为欣欣做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根据欣欣家庭的经济情况,“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基金”为他们提供了10万元公益基金医疗资助,为这个历经磨难的小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移植后,欣欣渐渐恢复。从开始的一周一次复查,到如今的一月一次复查,马量见证了欣欣一点一滴的变化。而欣欣,也把心胸外科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当成了自己最信赖的朋友。身体好点了,爱画画的欣欣,给最爱的“马叔叔”画了一幅水彩漫画。

如今的欣欣,出落地亭亭玉立,长高了,身上也长肉了,再也不是那个病恹恹的小女孩了。

马量和欣欣合影

在家休养的这些日子,欣欣每天会拿起画笔画画,会骑着滑板车出去找小伙伴玩,会陪着妈妈出门晒晒太阳,走走路。

懂事的欣欣,有时还会给爸爸妈妈煎个荷包蛋,或者自己DIY一杯奶茶。

欣欣还喜欢唱歌跳舞,和其他小女孩一样,欣欣也有自己的偶像。她特别喜欢听TFBOYS组合队长王俊凯的歌,经常问爸爸要来手机,边听歌边哼着唱,说以后一定要去看一场王俊凯的演唱会。

当然,欣欣最期待的,是今年9月份重新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学习。“她们都想死我了,我要早点回到同学们身边去。”欣欣说。

对于欣欣的爸爸妈妈来说,看着欣欣一天天进步一天天好转,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能放下了。“这么多年担惊受怕,最黑暗的日子终于挺过去了。”欣欣爸爸说。

历经磨难,生命的阳光,再次温暖照耀在这个曾被疾病笼罩的家庭。

一次次挑战医学高峰只为见证生命的重新绽放

在马量主任的办公桌旁,放着一幅名为“马叔叔”的水彩漫画。画里的马叔叔,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听诊器,亲切又可爱。这是爱画画的欣欣,在康复期间画给她最爱的“马叔叔”的。

欣欣画的马叔叔

“看到欣欣慢慢康复,重新拿起画笔画画,我真的很开心,这就是做医生的成就感吧。”马量说。

马量参与了浙大一院21年来的每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年,我们开展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当时为了缩短心脏的缺血时间,转运过程由警车开道,我们当时的副院长坐在副驾驶座上,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经过21年发展,在倪一鸣、马量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浙大一院心脏移植中心创造了省内多个第一:首例心肺联合移植、首例完成心肾联合移植、首例DCD(心脏死亡供体)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存活最长,年移植数量全省第一等……。

此外,还完成了多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9天内成功完成3例心脏移植手术、最短心脏移植主动脉阻断时间19分钟、心死亡成功移植等……

“医学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延续更多的生命,让更多生命重新绽放,更多家庭得以完整,作为医者,这种感觉,暖暖的。”

浙大一院领跑“器官移植”20年积淀“移植精神”

医疗有温度,医学才温暖。

在浙大一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前沿顶尖技术,支撑起医疗服务的温度。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说,浙大一院是国内具备肝、肾、心、肺等器医院之一,“作为‘国家队’医院,浙大一院长期心系器官移植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质量,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贫困患者家庭解决切身问题,让更多人真正享受到医疗的温度。”

在浙江大医院,移植医生几乎都带着同样的“硬核”标签:迎难而上,斗志昂扬,百折不挠,团结协作,7×24小时随叫随到不计个人得失,心有大爱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依托浙大一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多器官移植学科群已经形成高峰,用顶尖技术造福患者。尤其是近20年来,浙大一院在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稳居第一方阵,其制胜之道唯有一条,就是创新。

时间回溯到年4月13日,郑树森教授团队开展浙江省首例肝脏移植手术,掀起国内第二次肝移植浪潮,同时也领衔开启了浙大一院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快速发展。

时至如今,浙大一院的器官移植学科群在国内移植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蜚声海内外。

肝脏移植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郑树森教授和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梁廷波的带领下,截至目前已完成肝移植例,创下多项国内及国际纪录。年元旦至今,完成肝移植60例,手术成功率%,重肝肝移植约占45%,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高。

肾脏移植学科自年完成首例肾脏移植后,在肾脏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教授的带领下,目前已完成例肾移植,移植受者最长存活时间逾30年。

心脏移植学科倪一鸣主任医师和马量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目前完成37例心脏移植,吸引了省内外患者慕名求医。

肺移植学科自年单独建科以来,韩威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成为后起之秀,排名全国第四,已完成32例肺移植,给一大批终末期肺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年底,浙大一院组建新的院领导班子,浙大一院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领衔的一批专业型管理干部,瞄准我国医改方向、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刀刃向内”开始新一轮改革,有方法有态度,狠抓落实,掷地有声,医院发展,其内生动力,就是“移植精神”。

“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用一流技术帮患者解除病痛”。这些植根于医护人员内心的信念,多年来形成的“移植精神”,已经成为行医救人的出发点,成为立院之本。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表示,浙大一院的“移植精神”是浙一文化的重要内涵,在医院还将继续发扬光大。

四月的杭州,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模样。

浙大一院器官移植手术室里,同样是生机盎然,生命勃发。

移植医生们的默契配合、精准缝合,一次次托起生命的希望。

20多年积淀的“移植精神”和凝结的医学温度,正在一间间诊室、病房、手术室里温暖流淌……

▼往期精彩▼

尿路感染竟然住进ICU抢救?当心小病拖成“大毛病”!

在ICU抢救了10天,我和医生护士结下了生死之交

每天困到怀疑人生,还脱发!问题竟在天天吃的饭菜里

治肝癌用上神秘“新武器”!他第三次获得新生

东西错置、老是怀疑另一半有外遇...老年痴呆的10个信号看看你有没有

鸡蛋这样吃对健康有害!对3万美国人平均随访17.5年后发现……

记者金晶

通讯员王蕊

编辑潘雷









































儿童白癜风发病原因
儿童白癜风该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