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猪等偶蹄家畜容易发生口蹄溃烂性疾病,以口腔、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蹄冠和蹄叉发红,并形成水疱和溃烂,在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畜跛行、喜卧,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也可见到水疱,仔畜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本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极高,畜群中发病经2-3天后,常可波及全群,引起大流行。
防治措施:本病由于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必须高度重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适应症:
1、由于发热引起的各种疼痛,如炎症性红、肿、热、痛。家畜的各种跛行,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大、骨关节炎、肌肉风湿病、瘫痪、伴有疼痛性发热发烧的炎症,抑制和解除平滑肌痉挛。
2、各种原因引起的家畜口蹄部有溃烂,蹄冠,趾间,蹄踵出现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在口、鼻、乳房、蹄脚等部位出现,后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蹄部不久出现出血,龟裂,水泡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和溃疡等症,家畜因疼痛无法站立,无食欲,蹄壳脱落等症。
3、跛疼性疾病:如弓形体病,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病,坏死杆菌病,脑炎等所致高烧或低烧不退,全身疼痛,跛脚拐腿,站立不稳,尤其是后肢关节疼痛,肿大,拐脚,呈“犬坐式”或“观星状”等症。
4、适用于牛羊细菌病毒引起的口舌生疮,牛羊水泡病,水泡性疱疹,水泡性口炎,羔羊烂嘴,溃疡性皮炎,菌毒血症等。
用法用量:
深部肌内注射一次量,混合后马、牛20-30ml,猪、羊5-10ml,
幼畜及小动物减半,或每1kg体重马、牛0.05ml,猪、羊0.1ml。
注意事项:
1消化道溃疡患畜慎用,出现低温症状者禁用;
2同一部位注射剂量较大时,易引起肿胀和疙瘩,剂量大时宜分点注射。
3在用于治疗口蹄疫性疫病时由于口蹄疫性疾病常能引起心肌炎,造成家畜突然死亡,属疾病造成与药物无关,请注意鉴别诊断。
适应症:
1.高烧不退、厌食、不食、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精神沉郁、卧地不起、流鼻涕、结膜发红。
2.发热、食少、咳嗽、呼吸困难、急促、胸腹式呼吸、喘鸣音、流浆液性或脓性鼻炎、呼出气有腐败气味、败血症、皮肤耳朵发紫、高热稽留。
3.耳朵发紫、皮肤发红、血疹、红斑、痘疹、不食反复腹泻、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贫血倒地四肢划动、呕吐、流产、死胎。
4.体温升至41-42°C,精神不振、呼吸困难、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眼周围、鼻颊四肢、蹄瓣无毛处相继出现斑疹、血疹、水泡、脓疱等。
5.乳房发热、红肿、疼痛、乳汁稀薄、有絮状凝块、脓汁、泌乳减少或者停止。消瘦、贫血、久配不孕、不发情、受孕率低、产仔率低、易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恶露不尽、子宫分泌物粘性,脓性。
6.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流产、死胎、精神紊乱;肌肉松软、步行僵硬、跛行、关节、淋巴结肿胀、脓肿。
用法用量:
本品一支兑一支肌内或静脉注射,马、牛0.1-0.15ml/kg;
羊、鹿、猪0.15-0.2ml/kg。-天一次,连用2-3天。
2、治疗原则:
1、控制环境,避免冷热应激发生。养殖场及时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进行春季的消毒工作。
2、加强疫苗的免疫工作,发病的概率大的动物,建议提前加强疫苗免疫。
3、选择合适的芪贞增免颗粒,拌料或饮水使用,提升免疫力,
此类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引起的。症状通常为病畜爬卧,体温升高至40度以上,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跛行,并因行走或起卧时因蹄部炎症引起疼痛发出尖叫。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有的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用刀切削扩创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初期蹄壳与皮肤交接处出现水疱,接着水疱破裂而形成溃疡面,严重蹄壳脱落,卧地不起,并伴有心肌炎的发生,从而造成病畜死亡。
欢迎业界人士投稿,一经录用稿费从优。
免责申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