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食谱 >> 正文 >> 正文

口蹄疫,需要这样防护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1-4-25

一、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几乎可以感染所有偶蹄动物(猪牛羊等)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传染性最强、对畜牧业危害最大的动物传染病。特征: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成年动物的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使其死亡率升高。

二、口蹄疫的症状有哪些?

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病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一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

三、口蹄疫如何防治?

1.预防注射。对历年发生口蹄疫的地区,应对所有的牛、羊做定期的预防注射。牛、羊注射口蹄疫弱毒疫苗14天以后就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4~6个月。如已发生口蹄疫时,应及时采取病料送检定性。迅速上报,并通知友邻单位组织联合防治措施。划定疫区、严格封锁,及早就地扑灭。

2.隔离治疗。对病畜及疑似病畜,要隔离治疗。并由专人护理,指定地点饲养管理。对未发病的牛、羊要进行预防注射。被病畜污染的场所及用具,要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0%的石灰水消毒,其病尸不可食用,皮毛应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消毒。病畜的粪便要经发酵后方可使用。病畜放牧过的场所要经过2个月后方可准许健康家畜进入。在最后一头病畜治愈或死亡后,经过14天再无新的病例出现时,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四、已经发生口蹄疫,如何处理?

处理总原则:当牧场发生口蹄疫或疑似口蹄疫时,必须按“早、快、严、少”原则,采取得力的紧急措施,尽快将口蹄疫消灭在萌芽状态。

早:一旦发现立即隔离,其他牛、羊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快:立即封锁疫场,发病期间禁止向外出售任何牛、羊类产品。本生产线饲养员各就各位,不得到其它牛、羊舍工作(串仓),并立即使用对病毒效果较好的消毒剂对牛、羊群、生产区内的主要通道进行严格消毒。

严:扑杀病牛、羊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措施,病死牛、羊进行深埋处理。

少:酌病牛、羊情况进行少量治疗,如:有心肌炎症状,可使用少量强心药物。蹄肢破裂处涂抹紫药水。

春季是各类病毒的高发期,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早防御,早发现,早治疗,远离病毒,健康生活。

本期编辑

王琼洁

本期播音

马小倩

本期监制

王鹏张世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