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食谱 >> 正文 >> 正文

名医临床经验顾维超运用升陷汤治疗心血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1-8-6

顾维超运用升陷汤治疗心血管病举隅

顾润环

升陷汤见于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黄芪18g、知母9g、桔梗4.5g、升麻3g、柴胡4.5g组成。笔者有幸跟随第五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顾维超主任医师学习,常见顾师用升陷汤治疗心血管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要介绍如下。

1、病例举隅

1.1房室传导阻滞案

患者,男性,34岁,年11月

20日初诊。患者经常饮酒、熬夜,就诊时自觉胸闷心慌、气短不足以息,夜间心率18次/min、日间30次/min。心电图提示: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已安装心脏起搏器,但仍有胸闷心慌、气急,伴头昏、健忘、形寒肢冷、乏力易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弱。血压/80mmHg(1mmHg=0.kPa),心率38次/min。此因胸中阳气下陷、心脉失畅所致,治当益气升陷、温通心脉,方用升陷汤加味:

黄芪30g、知母12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桂枝10g、刺五加30g、丹参15g、五爪龙30g、炙甘草15g。1剂/d,水煎3次,口服。

11月28日二诊:服药6剂后,胸闷气短、形寒肢冷减轻,但心前区隐痛,舌质淡红。心率48次/min。

上方去丹参、刺五加、五爪龙,加红参8g、制附子8g、麻黄5g、细辛4g、姜黄15g。1剂/d,水煎3次,口服。

12月17日三诊:服药14剂后,胸闷心慌、气短、心痛未作,脉细有力,近日能步行数公里。血压I10/80mmHg。心率64次/min。复查心电图正常。取二诊方10剂,巩固疗效。

按语:顾师认为,房室传导阻滞多因外邪侵袭、七情刺激、长期劳逸失当、饮食失节等而致体虚,“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其脉象沉迟微弱”。本例由胸中阳气下陷、心脉失畅所致,故选升陷汤升补胸中大气。加刺五加、五爪龙、炙甘草助升陷汤补益大气;加桂枝温通心阳;加丹参活血通脉。二诊见胸闷气短形寒、胸痛,故加红参、麻黄、细辛温补心阳、振奋心气,提升心率。再加姜黄行气活血止痛,使胸闷心痛得除。同时改善心率、血压。顾师指出,II度II型重症房室传导滞阻治之效捷,得益于抓住了主症并对兼症治疗。主方中合用参附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等温通心阳、助振心气;加行气活血、通脉止痛之品以畅心脉,故使症除而脉象、心率复常。

1.2肺心病(气陷作喘)案

患者,男性,66岁,年8月9日初诊。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现症胸闷气短汗出、喘而气急但不肩息,常需吸氧,伴形寒肢冷、小腹坠胀、尿清次频,唇、舌淡紫、苔薄白,脉沉迟微弱、寸部甚。两肺呼吸音低。心率87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提示肺型P波。辨证为胸中阳气虚陷之喘证,治用升陷汤加味:

黄芪30g、红参8g、知母12g、升麻5g、柴胡5g、桔梗8g、制附子8g、丹参15g、山萸肉15g、胡桃仁12g、五味子10g、干姜8g。1剂/d,水煎3次,口服。

8月16日二诊:服药6剂后喘、心慌汗出、形寒肢冷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守上方去丹参,加桂枝10g。

8月23日三诊:服药6剂后,喘已平息,余症轻,再取二诊方10剂。半年后随访喘证未作、未吸氧。

按语:顾师认为,肺心病之喘证,多因外感寒邪,或劳累负重,或房事不节而复发、加重。本病初由肺始,若经久不愈,可累及心肾。肺病日久,肺气虚耗,无力助心运血致心脉瘀滞失畅,症见胸闷气短作喘,唇舌淡紫;胸中大气不足,摄纳无权,故喘而气不接续,动则喘甚汗出。此喘实与哮喘有别。此例患者虽喘甚,但无肩息,且其脉沉迟微弱、寸部尤甚,知其显系大气下陷作喘,故投以升陷汤加红参、附子、干姜强力升举、温补胸中阳气。加丹参活血畅心脉,山萸肉、胡桃仁、五味子补心肾,纳气以平喘。二诊因形寒肢冷未除,故加桂枝温通心、肺、肾阳。本例因于始终坚守升补大气、温通胸阳、补益心肺、纳肾固本治法方药,终使喘平。

1.3冠心病心梗介入术后案

患者,女性,75岁,年12月12日初诊。

于6年前突发胸闷心痛并晕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右心冠脉完全阻塞,左主干冠脉狭窄,右前降支75%狭窄,急作冠状动脉置入3根支架手术。手术后经常日夜打牌。近月又觉胸闷气短、太息,动则喘而汗出、心悸心慌、形寒肢冷,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迟寸弱。血压/70mmHg,心率55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心电图大致正常。此因大气虚陷、胸阳不足,心脉瘀阻所致,治用升陷汤加味:

黄芪40g、红参8g、知母12g、柴胡8g、升麻6g、桔梗10g、制附子10g、桂枝12g、川芎15g、丹参15g、炙甘草10g。1剂/d,水煎3次,口服。

12月21日二诊:服药8剂后,心慌心悸未发作,胸闷气短、形寒肢冷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初诊方加刺五加30g、红景天30g,服法同前。

12月31日三诊:服药10剂后,已无胸闷气短,但稍劳即喘而汗出。舌黯红、苔薄白,脉细数。血压/80mmHg、心率72次/min。守初诊方去制附子、桂枝,红参改用白参10g,加麦冬10g、五味子10g、生龙骨20g、牡蛎(先煎)20g。20剂,巩固疗效。

按语:顾师认为,此多因劳逸失当、恣食酒辣肥甘、情志不遂、忽视原发病及置入术后的跟踪治疗等,致心之气血阴阳亏虚,痰瘀气滞阻滞,形成本虚标实证。临床又以大气虚陷、痰瘀闭阻证常见。本例因术后不注意摄生而再发,故取升陷汤益气升陷。因其兼形寒肢冷而合用参附汤,加桂枝温通心、肺、肾阳;加炙甘草、川芎、丹参益心气、行气活血、宣瘅止痛。二诊方中加入刺五加、红景天补益心气。三诊时因汗出、舌红、脉数,恐参、桂、附性热而去之,改用白参加麦冬补益心脾气阴,配龙骨、牡蛎、五味子收敛心气以止汗。

1.4病毒性心肌炎案

患者,女性,12岁,年12月12日初诊。

患者因受凉而恶寒,发热39.6~40℃,伴头身痛、咽痛。血中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较高。医院治疗1周后热退,其后出现胸闷气短作喘、心悸心慌汗出、乏力易倦。心率次/min,律不齐,早搏14次/min。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心肌酶谱异常。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半月,病情未见改善,家长要求请中医诊治。诊见患儿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结代。因热毒耗伤肺、心气阴,以致胸中大气虚陷,用升陷汤加味:

黄芪20g、知母10g、桔梗8g、升麻6g、柴胡12g、西洋参8g、麦冬10g、柏子仁12g、苦参10g、生龙骨15g、牡蛎(先煎)15g、炙甘草10g。1剂/d,水煎3次,口服。

12月24日二诊:服药10剂后,胸闷气短减轻,太息减少,未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结代。心率次/min,律不齐,早搏10次/min。守上方加生地黄12g、五味子10g、苦参12g。

年1月6日三诊:服药12剂后,诸症改善,心率90次/min,早搏4次/min,继服二诊方。

年1月20日四诊:服药10剂后,仅觉乏力易倦,心率88次/min,律齐。血常规、心肌酶谱、心电图皆正常。仍用初诊方加刺五加15g、红景天15g,20剂巩固疗效。

按语:顾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多由外感风寒或风温热毒时邪上犯肺系,未及遏止而逆传于心,因心肺受损,耗气伤阴,以致胸中大气无力托举心肺,则现气虚下陷之证。症见胸闷气短、心悸、乏力、易汗出,舌红,脉细数结代等为大气下陷的重要指征,故以补气升陷强心法,用升陷汤益气升陷,配参麦龙牡、炙甘草、柏子仁补气养阴强心、镇安心神;加苦参清热解毒泻心。二诊方中加重苦参剂量,加生地黄、五味子清心养阴敛心气,使心率速降。为巩固治效,四诊方中加红景天、刺五加增强补心气并益气除疲。方药叠进,终使病愈。

1.5心脏神经官能症案

患者,女性,43岁,年4月5日初诊。

患者于去年10月出现左侧胁腹隐痛不适,伴心慌、胸闷、气喘,时有太息、肢颤,后背畏寒、刺痛等,自疑身患“重病”,查心电图、胸透、腹部B超皆无异常。某夜间又发生胸闷气短、少气不足以息、喘而汗出、周身瘫软、肢颤,自以为已处频死状态,医院急诊。查心电图、胸透、血压、血糖皆正常,遂对症处理而归。半年内共发作8次,经邻居介绍来诊,自诉常忧虑、恐惧,影响眠、食而形瘦。舌质黯红、苔白腻,脉沉细弱血压/80mmHg,心率68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此因长期忧郁、惊恐致胸中大气下陷,拟升陷汤加味:

黄芪40g、白人参8g、知母12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山萸肉25g、五味子10g、郁金12g、石菖蒲15g、甘松10g、萱草花30g、远志10g。1剂/d,水煎3次,口服。

4月15日二诊:服药8剂,自觉心中宽适、胸闷少作、已不喘,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继守上方。

4月26日三诊:服药10剂后,原症悉平,近夜寐欠安,将初诊方去甘松、郁金,加茯神30g、夜交藤15g、珍珠母(先煎)20g,续服10剂。年年底随访,旧恙未发。

按语: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多样,每因心理因素诱发。此例因自疑较重,多次突发而急诊,经查又无器质性疾病。顾师据症求因,久郁气结、耗伤胸中大气致气陷使然,以升陷汤益气升陷,白人参、山萸肉、五味子益心气、敛大气;郁金、石菖蒲、远志解郁化痰、畅心气;萱草花解郁安神;甘松镇静安神。三诊,加茯神、夜交藤、珍珠母专治夜寐不安。诸药合用解郁宁心安神,故获效。

2、小结

升陷汤是治勿于摄生,或力小任重,或枵腹力作,或久病、大病气力未复而勤于操劳,或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或外感,或忧郁、惊恐致胸中大气下陷的主方,顾师常用此方治疗心血管病,关键是抓住气短太息、作喘、气息将停、胸闷怔忡、神昏健忘,脉沉迟微弱,或六脉不全,参伍不调等主症。用黄芪为主药,既补气、又升气,惟其性偏热,故用知母凉润济之,且知母也能滋阴清心宁神,用治心病甚合。柴胡、升麻能引下陷之大气自左、右上升。桔梗为药中舟楫,能载药力上达胸中。同时,顾师对每例兼症皆予灵活加减,气分虚极者,加人参、红景天、刺五加、五爪龙、灵芝、炙甘草等以固大气;苦参、麦冬、生地黄、西洋参清心并滋补气阴;山萸肉、五味子、龙骨、牡蛎等摄敛大气以防涣散;附子、桂枝、干姜等温通阳气;丹参、川芎、姜黄活血通脉;郁金、甘松、石菖蒲、远志、茯神、夜交藤、萱草花解郁化痰安神等,如此加味能胜任胸中大气虚陷之兼证。顾师强调,当心血管病出现大气下陷诸症时,多处于疑难急重症阶段,若以张氏大气学说指导运用升陷汤治之,确有效验,值得深入探讨。

资料来源:顾润环,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年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粉丝福利来啦:临证有疑难、临床有瓶颈、思路不畅通、方剂不会用,可以留言,我们会酌情安排相关主题文章推送。

提示:

1、资料是有偿购买的,知识是无偿分享的,欣赏此文欢迎点赞和分享哟。给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