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防控小知识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又开始了!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幼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9-10月为小高峰期,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该如何辨认两者及做好预防措施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手足口病症状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5、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以悬雍垂、扁桃腺和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小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和肿胀。通常4~6日可自愈,少数至2周。
如何预防?
??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发挥保护作用,接种后患病的几率会下降。(不是一定不会得病哦~)
??2.如有发热、咽痛等不适,医院就诊。
??3.搞好家庭卫生。保持室内的环境卫生,多开窗通风,常对使用的被褥、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
??4.均衡饮食,不吃未经煮熟煮透的食物,不喝未经煮沸的水。
??5.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手,洗手是预防的关键措施,跟孩子一起学会洗手七步法吧。
如果不小心“中招”了,怎么办?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接触健康人群,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居家隔离时间(自发病日起14天)。
??2.对家中所有物品进行“大消毒”,特别是患儿常接触的物品。勤开窗通风换气。
?3.每天注意患儿的健康状况。观察是否出现不适或病情有无加重等。
??4.宜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可给患儿食用烹饪至软烂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避免过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确诊病例后,要告知班级老师,好让老师们及时对班级作出相关的预防措施。返园时携带返园健康证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wh/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