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湖南宁乡一42岁男子在玉潭公园晨跑时突然猝倒,现场紧急抢救,仍然未能挽回生命。
近两年部分晨跑猝死事件频发,咚妞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年5月4日早上八点,一名跑友在奥森跑步时突然倒地。现场其他跑友迅速展开抢救,并且用上了AED设备以及心肺复苏术,但依旧没能挽留住这名跑者的生命。
年7月,武汉一名跑者在东湖绿道跑步,突发心脏骤停,虽然在场的跑友对其紧急抢救,医护人员也迅速赶来,但医院离世。
同样是年7月,苏州一位46岁的男子在金鸡湖边跑步时突然倒地,意识丧失。人们看到后拨打急救电话,并实施心肺复苏。后救护车赶到现场,继续进行心肺复苏,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年6月,广西一名中年男子在晨跑时突然倒地,市民看到后拨打急救电话,但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后,检查已无生命体征,经过40分钟抢救,未能救活。
晨跑作为跑步爱好者们的“必修课”非常受欢迎,但是这些年晨跑猝死频发不禁让人感到困惑,晨跑的风险真的比其他时间段更大吗?我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时间去跑步呢?咚妞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一探究竟。
#01晨跑真的更容易猝死吗?
晨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运动习惯,用晨跑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也是许多跑者的选择,有晨跑经验的人都知道,跑完步之后神清气爽,可以让整个一天都保持精神饱满。但的确也有数据显示:早上7点至9点,发生猝死的比例较其他时间高出70%。
从一般生活常识理解,早晨醒来,身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如果此时突然进行大强度长时间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相对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导致意外发生。一夜没喝水,早晨身体的血液较为粘稠,血小板数量较多,存在导致形成血栓的可能性。早上还是大多数人血压的高峰期,处于波峰,对于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晨跑的风险性会更高一些。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名曾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后发现,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在一天24小时中,心脏病发作有一个时间节律,每天上午6至9时为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都倾向于上午9时左右发生。上午9时发作的非致命性心脏病,要比晚上11时发作的心脏病多三倍左右。
此外,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在一天内对身体负荷的反应有所不同,清晨的反应最差。如果这时进行较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就容易出现危险。
因此,从常识以及数据来看,清晨运动似乎安全风险的确略有升高,但由于猝死本身是极小概率事件,所以这种风险的相对增加其实也很有限,对于绝大多数大众跑者来说,合理的晨跑都是完全安全的,重点是要看怎样跑。
#02晨跑前要不要吃饭?
经过一夜的睡眠,早晨人的身体状态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果进行空腹或高强度晨跑,很容易引起低血糖。晨跑如果进行的是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一定要吃过早饭再进行。
但如果只是低强度的晨跑,跑前不进食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使晨跑前不吃东西,通常来说也不会发生低血糖。
经过一整夜的休息,的确会消耗身体内的一点糖原储备,但消耗量极少,压根就不存在糖原消耗殆尽的情况,即使晨起空腹跑步,也至少可以维持2小时左右的运动。
晨跑前不一定要吃东西,但建议晨起喝点水再跑步。经过一夜睡眠,身体会蒸发一部分水分,身体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脱水,补水是再正常不过了。
#03这些情况不要晨跑
清晨醒来,经过一夜睡眠和休息,身体机能相对处于较低运行水平,而晨跑作为一种高强度激烈运动,要做好热身,让身体从低强度到高强度,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而且在某些身体条件情况下,甚至不适合进行晨跑。
前一天晚上饮酒不宜晨跑
如果你前一天晚上饮酒,那么这时你是不适合进行晨跑的。中等量或者过量饮酒会使得耐力成绩下降,由于酒精还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饮酒还会使得身体在耐力运动时更早发生脱水,心率飙升,因此,饮酒对于耐力无疑构成负面作用。
饮酒后第二天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吗?答案是否定的。饮酒后的第二天,宿醉对于运动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已有研究提示,酒后第二天高强度耐力运动成绩下降。晨跑前一天也不能饮酒,用晨跑来醒酒也是错误观念。
熬夜后不宜晨跑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如今加班、熬夜几乎成了众多年轻人的标配。有调查显示: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人群中,95.7%的人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这其中80%为心源性猝死。
所以,年轻人不要仗着自己还年轻,就觉得硬撑着也没什么事,中年人或者岁数更大的人,更加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
熬夜会导致睡眠严重不足,而睡眠对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修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熬夜相当于剥夺了睡眠,这样在清晨,机能状态不佳,身体处于明显抑制状态,这时不仅大大影响晨跑状态,也给予身体太大的压力,所以熬夜后也不适合晨跑。
如果你昨晚熬夜了或者没有休息好,那就不要跑了。在疲劳状态下,你的心率会比之前高出不少,心脏的负担也就更大。
空气不好不宜晨跑
清晨空气究竟是好还是差?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早晨太阳出来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太阳光作用之下才会发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
所以在太阳还没有出来前,植物不会释放氧气,因此清晨氧含量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这种说法貌似科学,但实则经不起推敲。首先,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基本恒定,不可能发生大幅波动。二氧化碳浓度仅为0.03%,不可能对运动构成什么不良影响,如果说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空气二氧化碳浓度。
总体而言,清晨空气质量都OK,但是对于秋冬季容易发生雾霾的问题,秋冬季晨跑先看空气质量,没问题就能跑,如果空气质量差,就不要晨跑。
#04运动猝死的征兆
在中国,每年超过有50万例心源性猝死案例,猝死现象越来越多,让许多人感到束手无策。人们害怕死亡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其实在猝死前,身体是有预警信号的。身体出现这3个信号,警惕猝死发生:
1.心慌
出现了不定时的心率加快的症状,也就是心率失常,大多数心率失常的危险性比较小,但如果出现了频发的心率失常,有发展成室颤的可能。
2.心跳过慢
和心慌一样属于心率失常,如果心跳速度过慢,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引发猝死。
3.不明原因的疲乏
如果出现了原因不明的疲乏,还伴随有胸闷、水肿的症状,可能是心肌炎,心肌炎常见于年轻人感冒后,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进行运动或体力劳动。
#05怎么预防运动猝死?
1.跑步一定要循序渐进,及时调整目标
在跑步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靠一股莽劲儿和一腔热血闷头向前冲。准备不足和经验不足,危险就会随之而来。
2.运动前热身
运动前的热身是为了让血液流向肌肉和心肺,提高心肺的能力,在运动时能让人的代谢满足运动的需求。
3.避免运动负荷过大
运动有利于健康,但要循序渐进,尤其是之前不怎么运动的人,不要一上来就做剧烈运动,还有马拉松,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的运动,不建议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跑完全程。
4.跑步时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