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症状表现 >> 正文 >> 正文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判断细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5/1/9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一种在多种器官中广泛分布的酶,其含量高低依次为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同时也在胰腺、脾、肺及红细胞中少量存在。AST存在两种同工酶,其中约80%的AST存在于细胞浆中的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而20%则位于线粒体内的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

临床意义

两种AST,即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和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分别由不同基因编码并催化相同的反应,属于同工酶。在细胞轻度或可逆性损伤时,细胞膜性质发生变化,导致细胞质中的酶进入循环系统,而细胞器保持完整;然而,在重度或不可逆损伤(如细胞坏死)时,细胞器结构破坏,其中的酶会释放到循环中,尤其是线粒体酶的释放增多,进而导致血清mAST水平上升。因此,血清mAST的增高可以反映亚细胞结构的损害程度,成为诊断肝细胞损害和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评估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和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判断。

临床应用

急性肝炎:线粒体严重受损,导致mAST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中mAST水平显著升高。由于mAST在血清中的半衰期较短,因此,如果损伤持续加重,表明肝细胞仍在持续坏死;而如果mAST水平迅速下降,则提示预后情况较好。慢性肝炎:具有反复性肝细胞损伤的特点,与免疫损伤密切相关。mAST持续升高表明存在持续性的肝细胞坏死。肝硬化:血清中mAST水平升高,但比例较低,这取决于肝硬化的阶段。在稳定阶段的肝硬化中,血清mAST活性通常不高或轻度升高;然而,在晚期肝硬化时,由于功能性肝细胞的减少,即使病情严重,其升高幅度也远低于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乙醇的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受损,进而使mAST释放入血,血清中mAST水平升高。一旦乙醇的毒性作用解除,血清中mAST的活力会迅速降低。研究显示,血清mAST活性测定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活动性酒精性肝病具有价值。肝癌:在晚期肝癌中,血清mAST水平升高。如果手术或治疗后mAST仍持续升高,这可能提示预后不良。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心肌缺氧阶段,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导致mAST进入血中,表明心肌细胞已坏死。AMI发病后6小时,血清mAST开始升高,且升高速度比AST快3倍,24小时达到峰值;随着梗死恢复,mAST逐渐下降,20小时左右基本恢复正常。因此,通过动态观察mAST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心包炎及心肌炎:在心包炎及心肌炎的情况下,由于细菌、真菌、病毒等对心肌细胞的严重侵袭,mAST水平会略有升高。

样本要求:

血清样本量为2—3ml。

此外,若需更多关于临床医学的信息,欢迎继续探索我们的往期推荐。急诊急救-(或拨打20,联系63号急救站)预约挂号-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bx/1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