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症状表现 >> 正文 >> 正文

育儿宝宝的常见病看诊误区,您是否中过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1-1-22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m.39.net/pf/a_4650565.html

本专栏内容由康堡儿科友情提供

下面说的是两个儿科诊治常见误区,看您是否中招:

1,孩子反复发热3天,没别的症状,家长挺不住了,去医院就诊。排了几个小时长队,终于看上了,医生简单询问病史和查体后,开了化验单要求去采血,尽管舍不得给孩子抽血,但为了“明确诊断”,还是忍痛抽了几管,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是1:80或1:或更高),医生说孩子是感染了支原体,这种病原体十分顽固,如果治疗不彻底,会反复发作。建议先静点5天阿奇霉素,静点结束后停药3天再静点或口服两个疗程。内心不想输液,但是诊疗方案是必须输液,没办法,遵医嘱吧,孩子每天承受着静脉穿刺和药物刺激(对胃肠道和血管)的痛苦,作为家长更是心疼得恨不得替孩子多挨几针!还好,孩子过了一两天就不发热了,终于熬到疗程结束,大夫说让复查支原体,看看有没有转阴(或正常)。复查结果让家长“大惊失色”:竟然还是阳性!怎么办?有的医生让继续静点,有的医生让口服,然后隔期复查直到结果正常。。。。。。

2,孩子反复发热3天,发热时精神萎靡,不爱吃东西、磨人,热退后状态转好,玩耍如常。因为感觉“发热时间太久了”或“体温太高了”不放心,怕“烧出肺炎”或“烧出心肌炎”,去医院看诊,简单查体后,化验项目中的心肌酶结果显示:心肌酶多项升高!这种情况医生解释说是感染造成了心肌损伤,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发展成心肌炎。让大夫这么一说,全家人都紧张的不得了,怎么办?医生建议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同时用上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疗程一周到十天。看着孩子发热频率逐渐下降、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复查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让作为家长略感宽慰。尽管“营养心肌药”价格不菲,连日来的输液也很折腾人,为了孩子早日康复和避免转成他病,迫不得已这样做也是值得的。。。。。。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经历,只不过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都不同,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状态还好没那么严重,不想输液,让大夫开口服药。承受压力差和焦虑的家长,就会转诊或要求住院观察(如果没有床位,还需要拉关系找床位)。

我上述列举的两个例子,都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普通感冒。

“感冒”的定义是多种病原体感染(多数是病毒)引起的、具有自限性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总称。如果感冒期间出现了其他的严重症状或状态十分不好,可能是出现了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积极干预。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就是流感病毒,没有其他的。和普通感冒相比严重一些,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会更高。支原体衣原体、细菌也可以引起感冒,不典型的从症状和体征上和病毒感染无法鉴别,需要通过医学检测。

而今天要讨论是:既然从症状上无法准确判定是哪种病原体引起的感冒,那么是否只要感冒了就应该大张旗鼓的做全套检查?答案肯定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忽略了:医生才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主体!医生应该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的查体,同时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看诊经验来整合、分析患者提供的每个信息。从而对病情做出合理判断,对预后做出预测。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完全可以对他所擅长领域的常见病了然于胸,比如儿科医生,可以告诉他每天接诊的80%以上的患者:您的孩子只是普通感冒,目前状态很好,没有出现并发症,只需要好好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了,不必做辅助检查和用太多的药。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应该让家长对他们孩子的疾病有所了解,应该尽量避免孩子有创检查和治疗的痛苦,应该为家长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合理表达同情心和同理心。

回到我前文提到两个例子,医生应该告诉孩子的家长:健康的宝宝也有很多会携带支原体。检测出支原体不代表它就是本次生病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既往感染。再者,即便是查IgM,通常也要在症状出现后一周左右开始检测,太早根本检测没有意义。如果发烧一两天就查,即使出现阳性,那也一定不是现症感染。支原体感染了,也不一定必须用阿奇霉素才会好,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感冒,和其他感冒一样也是自限性的,只有出现支原体肺炎或出现了其他肺外并发症才需要积极治疗。至于心肌酶,太多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酶谱指标升高,比如运动、服药、采血时血标本轻度破坏,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心肌酶也会增高,单是这个,说明不了“心肌损伤”,和心肌炎也贴不上边。同样,真的患了心肌炎,心肌酶也不见得一定高出很多,孩子一定会出现面色不好、不爱活动,头晕乏力等症状。活蹦乱跳的不管心肌酶有多高都不考虑心肌炎。当然,在这里也不是说所有检查一概不能做,当孩子发热时间真的很长了,没有好转趋势,或期间现了其他的严重的异常表现或热退时精神状态仍然不好的,应该及时就诊,由靠谱的医生来评估病情。只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当下医疗太普遍,为此,很多有识的医生走出体制,努力的摸索着,谋求一条符合自己初心的道路,尽管一路坎坷。而作为患者,也不应该太盲目的依赖某个专家、医院,辨析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有的。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共同努力吧!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bx/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