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什么叫心肌炎 >> 正文 >> 正文

宝宝成长秘籍三十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21-7-28

远离疾病

健康一夏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

手足口病就开始跃跃欲试

妄图一步步袭击可爱的宝贝们!

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

吃饭困难、经常哭闹

严重的还会高烧不退

面对来势汹汹的手足口病

家长们要如何进行预防?

得了手足口病怎样护理?

……

吉林教育广播《母爱时光》推出

“宝宝成长秘籍之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爸爸妈妈们快来学习收藏吧~

·宝宝成长秘笈·

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5—10月患病最多。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的病毒会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

其实,这两种病是很容易区分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手足口病症状的表现有所不同。

·宝宝成长秘笈·

发病特点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会在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结束,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特别需要注意·

手足口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表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普通型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重症型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宝宝成长秘笈·

·护理方法家长须知·

先隔离

对于患病的孩子,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饮食调理

由于患儿口腔溃烂、疼痛,故饮食尽量清淡,以流质食物最好,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进食酸辣、燥热、肥腻、难消化的食物。

鱼、虾、肉类等食物,建议在孩子患病期间不要吃,以免使病情加重。

卫生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溃疡局部可用生理盐水清洁;手足心疱疹不可用针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需注意

一旦患儿出现胸闷、气促、疲惫等症状,应警惕并发心肌炎的存在;若患儿突然呕吐、颈项强直,甚至四肢抽搐,为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征象,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宝宝成长秘笈·

·手足口病预防是关键·

0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习惯;做好室内的通风及卫生工作,居家要勤晒衣被。

02增强孩子自身体质

加强锻炼,注意儿童的日常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03避免接触传染源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04自查是关键

流行期间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其体温变化。

温馨

提示

更多育儿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smjxjy/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