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3(03):-
作者:阿不来提·海里力,张红玉,文进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浓度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择新疆医院78例住院急性心衰患者,依据出院后随访1年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36例,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1级与2级;重度组42例,心功能NYHA分级3级与4级。比较住院期间两组患者NT-proBNP浓度及心指数(cardiacindex,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急性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I、LVEF及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浓度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CI、LVEF及LVEDd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为急性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能较好评估急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长期维持高水平,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发作在临床较为常见,尽管近年来治疗措施有了重要进展,患者的远期预后结局显著改善[1]。但是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急性心衰患者经治疗缓解后,短期心功能进一步下降,这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抑制患者继续正规治疗的依从性[2]。目前临床对此的诊治原则是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因此,寻找适宜的血清标记物对急性心衰患者治疗后的短期心功能分级进行早期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3]。近年来,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与心衰程度具有强相关性已被广泛公认,但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对血浆NT-proBNP浓度与急性心衰患者治疗后的短期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故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至年1月78例新疆医院住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68.4±4.5)岁,患者均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1)心衰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成人慢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版)[4];(2)年龄75岁;(3)患者临床资料完善,均依据医嘱定期随访。排除标准:(1)罹患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包压塞、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2)脑卒中、脑外伤或肝、肾、肺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1.2分组
所有患者依据出院后随访1年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分别为:轻度组36例,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1级与2级,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8.9±4.0)岁;重度组42例,NYHA心功能分级3级与4级,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7.8±4.9)岁。两组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既往内科疾病史等临床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NT-proBNP的测定方法
每个患者均于住院期间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置于抗凝试管中,r/min离心30min分离血浆,置-20℃保存,用Elecsys型自动酶标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Roch公司。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
1.4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每个患者均于住院期间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HP-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MHz,均由同一个高资历的超声医师进行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指数(cardiacindex,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
1.5随访1年心功能分级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随访间隔3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心功能分级进行评估。
1.6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成组t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采取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评估血浆NT-proBNP浓度、CI、LVEF及LVEDd与随访1年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危险因素。所有统计分析均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研究指标比较
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I、LVEF及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相关性分析结果
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CI、LVEF及LVEDd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无相关性(P0.05),详见表2。
2.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为应变量,将上述血浆NT-proBNP浓度、CI、LVEF及LVEDd为自变量,应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血浆NT-proBNP浓度为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的危险因素,详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衰患者大多存在着慢性心衰的基础,在感染等诱因下处于急性失代偿期,这也是慢性心衰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4]。虽然临床公认慢性心衰的治疗原则是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局,但是决定患者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心功能,也是患者继续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5]。因此,临床治疗急性心衰患者不仅要降低病死率,而且要改善心功能。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急性心衰患者在经正规及时治疗缓解后心功能会较发病前降低[6]。长期临床观察也证实,慢性心衰患者多次急性失代偿发作,其预后结局较差,病死率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目前,病理生理学研究认为,急性心衰患者体内的交感神经系统以及RAAS活性显著上调,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多种炎性因子浓度均呈现高浓度状态,这会导致已受损心脏的舒缩功能进一步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减少,也即心功能下调[7]。临床研究认为此病理生理过程是不可逆的,即便患者经治疗度过急性失代偿期,但患者的心功能仍进行性降低。因此,临床提出寻找适宜的生化指标来早期预判治疗后心功能会下降的急性心衰患者,并及时给予强化治疗。
NT-proBNP是一种由左心室分泌的神经激素,在压力负荷增加以及血容量增加的状况下反应性地增加分泌,具有多种重要生理作用,包括利尿、排钠、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以及RAAS活性。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证实,NT-proBNP与心力衰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心衰患者病情以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8]。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左心室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等因素均有相关性,且随心衰严重程度以及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血浆NT-proBNP浓度不断升高[9]。国外研究者通过每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显示其血浆浓度在心功能的各分级中呈阶梯式升高,并且与LVEF成线性负相关[10-11]。有研究者提出血浆NT-proBNP浓度和急性心衰患者的短期心功能浓度是存在相关性,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临床研究进行报道,因此,本研究前瞻性选择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衰患者对此进行探讨,以此了解血浆NT-proBNP浓度对判断急性心衰患者的短期心功能浓度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出院后心功能浓度较好患者相比,心功能受损较重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较高,同时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如CI、LVEF及LVEDd两组住院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尽管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检测心功能可靠、有效、客观的检测方法,但是这些指标对于预判急性心衰患者短期的心功能价值不高,而血浆NT-proBNP浓度能有效区分两组患者,也证实其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NYHA心功能分级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心功能状态评估指标,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反映患者心功能的指标,结果显示仅有血浆NT-proBNP浓度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而CI、LVEF及LVEDd均无相关性,从而进一步证实血浆NT-proBNP浓度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有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血浆NT-proBNP浓度为急性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危险因素,说明血浆NT-proBNP浓度评估急性心衰患者的短期心功能分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然而本研究的纳入病例较少,故血浆NT-proBNP的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sp/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