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幼儿养生保健常识
1、注意饮食调养
秋季天气干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幼儿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秋季气候干燥,幼儿应:1、少食: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辛味之品。2、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蜂蜜、果汁以及牛奶等饮料。3、适当多食:糯米、鸭肉、青菜、番薯、玉米、山药、芝麻、藕、柿子、香蕉、红枣、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核桃、甘蔗等新鲜果蔬,润肺生津、养阴清燥。4、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
5、让幼儿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还可烹制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让幼儿服食。2、补充足够的水分
秋高气爽,孩子应该多喝白开水,如果孩子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防止幼儿出鼻血等症状。在幼儿园里时,老师尤其要关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时多给孩子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孩子体内水分平衡。3、慢添衣、适温凉
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即使对小宝贝的健康成长也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幼儿没有大人耐寒,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身体在随时产生着热量。不要急于给幼儿添加过多的衣服,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可以给宝贝穿得稍微少一些,不仅便于活动,还可以增强体质,使宝贝少患感冒。添衣应该掌握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逐步适应天气的变化。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防止“凉气”的侵袭。4、加强运动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家长有时候间应多带小儿童到户外勾当,多晒暖儿,晒暖儿可以促进提内钙的接收。幼儿家长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游戏,积极锻炼,不仅进行了“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练习,使身体能适应严寒的刺激,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为渡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预备。5、起居环境保持干爽卫生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家长可在每个星期五把幼儿的被子带回家利用双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专家有话说焦米汤,用大米最好,小米也可以,两种米都有较好的健脾作用。炒至焦黄后可以起到健脾燥湿的功效,所以对消化不良,尤其是脾虚,伤食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调理作用。但如果舌红,苔黄厚,大便干燥,肠胃有湿热,燥热的情况不宜饮用焦米汤。焦米汤,老少咸宜,不满月的宝宝也是可以吃的。焦米汤虽然是个很好的食疗方,但不能做为养护脾胃的保健食品频繁使用,更不能当主食、辅食去吃。话说江湖中有一剂消积食的神水,名曰焦米汤,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睹神水真容~~言归正传哈,焦米汤其实做法蛮简单,具体如下:1、大米淘洗干净晾干。家长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不淘洗,这样充分利用了焦米的燥性,止泻功能更好;淘洗三遍,虽然麻烦一点,但充分利用了焦米健脾的功效。家长们看情况取舍哈~不过要是淘洗,最好晾干,否则湿嗒嗒的大米,炒制过程中会有点粘锅。2、大米放锅里慢炒,边炒边翻,刚开始可以火大点,频率慢点,后面看到大米变白后,就要勤翻了。白色就是图片这个样子。注意,这步不需要放油,干炒。3、小火慢炒到这个样子,就可以关火了。注意,此时不能停铲,因为锅的温度还比较高,此时不翻炒下层的大米就会焦黑,需要不停慢慢翻炒两三分钟。4、冒着粮食气息的焦米,就做好了。下一步是放凉,一定一定要在常温下自然放凉!5、在晾好的焦米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为小火慢煮,煮到焦米开花即可。如果想要焦米水稍微粘稠一点,就需要先将水烧开,再下入焦米,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这样做出来的焦米汤比较好喝,而且焦米会有一小部分融化在水里,就是图片这个样子。经过这么简单的几步,化积神水——焦米汤就做好啦!不过,注意注意,此款简单的神水,需要注意的实在太多,容我一一道来~1、焦米炒好需要放凉,原因在于焦米有燥性。2、此神水适合主食吃多的辅助食疗,肉吃多了,烦请移步山楂君。3、此神水不适合大便干燥和便秘的小朋友们。4、虽为神水,不是万能,只能作为积食的辅助食疗方。家长们发现孩子有积食症状或者觉得孩子某天吃多了可以提前用上,爱喝的直接当水喝,焦米可以吃。发现症状还是需要及时推拿或者另请高明哈。
某次做好焦米试着吃了几个,有点像小时候原始的那个爆米花机爆出来的大米,很香,但是煮好粥,会有点淡淡的苦苦的味道,所以我家小朋友不太爱喝这个粥,我就平时直接给她焦米吃,小朋友吃的好香,一勺一勺的~(其实我也爱这么偷偷吃她的~)
中医认为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伤肺,容易使人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因此秋季宝宝饮食应当以润燥、滋阴、润肺为主,应该多喝水、多喝养生汤、多吃白色食物、进补吃鱼肉等。孩子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要多3-4倍。在气候干燥炎热的秋季,孩子需补充更多的水。如果宝宝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平衡。但要注意不要用饮料来代替白开水。夏秋交替时,最好的补水方式莫过于喝没有冰过的粥、羹、汤、浆之类的液体和半液体食品,它们既含有少量淀粉又有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同时,粥汤类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在夏天保持较好的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营养素的缺乏。孩子秋季养生小常识
一、秋季饮食防感冒
秋天天气逐渐转凉,是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妈妈们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中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E的食品,增强肌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奶制品、动物肝脏、坚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蔬丰富,大部分绿色蔬菜及红黄色水果中都富含大量维生素,建议宝宝多吃。二、吃白色食物润肺
按照中医理论,白色食物与肺部对应,秋季干燥应多吃白色食物润肺。适合孩子白色食物包括梨、百合、莲子、银耳、淮山(山药)、莲藕、白鲫鱼、鸡肉、鸭肉、白萝卜、白菜等,家长可以给孩子自制一些白色菜品,比如雪梨银耳汤、淮山粥、鲫鱼汤、莲藕汤、白萝卜汤等等。三、多吃鱼肉进补
由于夏季气候炎热影响食欲,孩子饮食的摄入量并不多,到了逐渐转凉的秋天就可以适当进补了,也为身体储备能量过冬。如果担心大补导致肥胖,不妨多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且各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是宝宝肉类食物的首选。四、忌辛辣和冷饮
初秋饮食应遵循“增酸减辛,以助肝气”的原则,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辛辣之物,多食用一些具有酸味和润肺润燥的水果和蔬菜。此外,不宜再多食用冷饮,还要谨防“秋瓜坏肚”,西瓜或香瓜等瓜类都不要多吃,否则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抵抗力降低,入秋后易得感冒等病。五、最适合孩子秋季吃的食物:
1)粥
刚刚进入秋季,宝宝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而粥正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食品,秋后早晨喝粥,既可怯秋凉,又能防秋燥、和中健胃,如果适当加入一些健脾润燥益肺的食物或药材如百合、银耳,则对身体更有裨益。2)蜂蜜
在秋天里吃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而且比起白开水,宝宝们更容易接受甜甜的蜂蜜水。3)梨子
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梨煮饮则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4)萝卜
萝卜能够调理脾胃,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5)百合
百合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对人非常有益。6)秋藕
秋季的藕脆嫩多汁,甜味浓郁,容易消化,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7)木耳
木耳能够滋阴、润肺、生津、降血脂。木耳中铁、钙、磷含量丰富,富含维生素C,所特有脂肪质和植物胶质滋养效果极佳,木耳还有排毒的作用。8)鸭肉
鸭性寒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宜于滋阴养津以防秋燥,鸭肉适合身体虚弱、患病初愈、时常上火的宝宝,可以说鸭是金秋荤食中的第一滋补佳品。9)芋头
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芋头质地软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别适宜脾胃虚弱者食用,更是秋季里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10)菜花
菜花质地细嫩,易消化吸收,适宜于宝宝和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强者食用。菜花能刺激细胞制造对机体有益的保护酶—Ⅱ型酶,它能使小肠粘膜中活性提高30倍,从而使体细胞中的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系统,有能力分解进入人体内的致癌物和其他有害化合物,以使人体长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宝宝秋季保健汤品
1)银莲百合羹作用:滋燥润肺,补脾宁心,是秋季调理身体的佳品。一般小儿可常食。口燥咽干或肺燥干咳无痰者,亦可食用。原料:银耳(雪耳)5克,莲子肉15克,干百合10克,鸡蛋1只,冰糖适量。做法:银耳浸泡洗净与莲子肉、百合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到莲子肉烂,加入鸡蛋、冰糖,待鸡蛋熟后,即可服用。2)沙参玉竹瘦肉汤作用:养阴润燥,益胃生津。适合于胃阴不足,口燥咽干,胃纳欠佳,大便干结的小儿,或肺燥干咳者。皮肤干燥、粗糙如鳞状者,常饮此汤,疗效显著。一般小儿秋季饮用,润燥生津。原料:沙参15克,玉竹20克,蜜枣4枚,猪瘦肉克。做法:上述4种物料,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慢火煲1-2小时,便可饮用。注意:患感冒或大便稀溏者,暂不宜食。3)雪梨南杏润肺汤作用:此汤清肺热,润肺燥,止咳化痰。适合口燥咽干,肺燥干咳,大便秘结者饮用。一般小儿饮用,对预防咽喉炎有一定疗效。原料:雪梨2个,南杏仁12克,北杏仁6克,蜜枣4个,猪肺约克。做法:雪梨去心切片,南杏仁去皮,北杏仁去皮,尖;猪肺洗净切小块,用少许食油在铁镬中炒透,加入适量开水,与蜜枣同放入沙锅中,煲1-2小时,便可食用。4)苹果蜜枣瘦肉汤作用: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润筋脉。适用于秋天气候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一般小儿秋季常食,润燥生津。原料:苹果1-2个,瘦肉克,蜜枣4枚。做法:苹果去皮、心,切片,与瘦肉、蜜枣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便可食用。宝宝秋季精美菜式食谱
1)炖排骨做法:新鲜的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加冷水、姜、葱、大料、少量的醋,用高压锅煮30—40分钟。取炖好的排骨加在宝宝的粥或面条中烹调食用,或直接吃肉,或加菜食用。肉、骨头和汤一起吃。功效:既可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也可补充钙、磷等矿物质。一些妈妈误认为排骨的营养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已完全融入到汤中,其实是不正确的认识。2)虾仁蛋饺做法:新鲜的虾仁洗净加入盐、姜葱、料酒等,放蒸锅内蒸15分钟后待用。生鸡蛋打开盛在小碗中调匀。将鸡蛋液摊在炒锅中,待上面鸡蛋尚未凝固时加入虾仁,然后把鸡蛋对折成半月形,翻面煎一下即可取出待用。水开后,加入青叶蔬菜和蛋饺,稍加煮沸即可食用。功效:虾仁和鸡蛋都是优质蛋白质食物,虾仁同时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容易消化吸收,是儿童最佳补蛋白质食品。绿叶蔬菜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3)鱼泥豆腐羹做法:将鱼肉洗净加盐、姜,上蒸锅蒸熟后去骨刺、捣烂成鱼泥。将水烧开加入少量的盐,放入切成小块的嫩豆腐,煮沸后加入鱼泥,再加入少量的淀粉、香油、葱花成糊状即可。功效:鱼肉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品,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4)猪血豆腐青菜汤做法:猪血豆腐切成小块,青菜洗净切碎。水开后,先加入少量的虾皮、盐,再加入豆腐、青菜、猪血。煮3分钟,加调料即可。宝宝秋季常见疾病食疗
一、宝宝秋季腹泻食谱
1)小米红糖粥
食谱原料:小米30克,红糖3克,清水适量。做法:a)先将小米淘洗干净,晾晒至半干。b)用文火炒至焦黄。c)加适量清水煮至成粥,加入红糖搅匀,略煮片刻即可食用。适用人群:12—18个月宝宝健康提示:本品具有补脾益肾、散寒止痛之功效,适于脾胃虚寒所致腹泻患儿食用。2)滋补南瓜食谱
食谱原料:南瓜、大米、白菜叶、食盐、食油。做法:a)将南瓜去皮,取一小片切成碎粒。b)大米洗净,加水浸泡后,放入电饭煲,待水沸后加入南瓜粒、白菜叶。c)煮至米、瓜糜烂时,加适量油、盐即成。适用人群:6~9个月宝宝健康提示:南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转化成维生素A,可有效增强免疫力,保护呼吸道与消化道,使宝宝少受感冒、腹泻之害。二、宝宝秋燥食谱
1)奶菠菜土豆汤
食谱原料:牛奶毫升,菠菜克,土豆克,葱白克,黄油50克,鸡汤0毫升调料:食盐2克,胡椒粉1克,香叶2片做法:a)葱白切碎;土豆切片;b)鸡汤和牛奶分别煮沸备用;菠菜用开水烫熟后剁成泥;c)在炖锅内放入黄油烧热,加入葱白、香叶焖2分钟,再加入食盐、胡椒粉调匀后,倒入菠菜泥、鸡汤、牛奶、土豆煮熟即可。适用人群:一岁半以上宝宝健康提示:主治秋季肺燥伤阴所致的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咽喉痒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便秘等;也可用于肺痨所致的干咳、胸痛、舌红少津。2)秋燥滋润粥:紫薯粥
食谱原料:紫薯、大米工艺做法:煮。配菜专区:宝宝食谱;热菜、素菜;粥的做法。做法:a)米洗干净后用水浸泡半个小时以上;b)紫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本来想切点形状让柯更喜欢的,可是紫薯太容易烂了。我是关火后才把有形状的紫薯放进锅的,后来盛出来大部分还是化了,压根找不到了;c)紫薯和米放入砂锅,加足量的水,一次加足水,后面再加的话,会影响粥的味道和粘稠度,煮开后转小;d)小火煮至紫薯化开,粥粘稠即可。中途要经常搅拌一下,砂锅煮粥容易沉底,焦掉。适合人群:8个月以上的宝宝健康提示: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近年来,紫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它含有20%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基酸,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其中包括维生素C、B、A等8种维生素和磷、铁等10多种矿物元素,内含有大量药用价值高的花青素。1后天饮食失调
第一、多食伤脾胃
许多父母唯恐饿坏了孩子,喂食过多,致脾胃受伤。
“若要小儿保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祖辈传下来的育儿方法,现代人很少赞同。
过分娇惯,舐犊过爱,是现代育儿的一大错误。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多食反而加重脾胃负担,久而久之,孩子厌食,父母更强食之,或求着哄着喂饭,吃饭像打仗。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虚损,则营养不良,孱弱、羸瘦、腹泻等病发生。
第二、零食过多,甚至只吃零食不吃饭
零食中含各种化学添加剂,如防腐剂等。曾见有小儿过食零食,如泡泡糖、口香糖等,致病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死亡。(编者注:此为特例,绝非普遍现象,吃零食并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第三、乱用补品
广告误导了许多看似崇尚科学、实则无知的年轻父母,花钱给孩子买来许多疾病,什么维生素,什么补脑丸等,若非确有需要,实在不必额外狂补。
第四、过食寒凉
养生之旨,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夏天阳气在外,外热而内寒。夏天地下井水是寒的,而冬天则是温的,即是明证。
而夏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吃冷饮、冰块。此即是戕害生命之本的一大错误。
久之,肾中元阳渐耗,脾胃之阳渐虚,便溏、腹痛、腹泄等脾胃系疾病及心肾疾病,就危害人的健康。
儿童过食寒凉,还会引起将来的痤疮、痛经、不孕不育、强直性脊柱炎等,甚至会带来终生疾患,许多病因都是小时候种下的。
2
滥用抗生素
小儿发热感冒是常有的事,不必过分在意。
老人们常说:“小孩发烧是长身体的。”中医有说是变蒸,是小儿长身体的正常生理现象,但要注意和小儿病理现象区分开。
“三十二日逢一变,六十四日逢一蒸”,有的孩子出生后每三十二日、六十四日会体温增高,乃是身体变蒸生长,自然之象。
可是现在的父母,一遇到孩子风吹感冒,医院、诊所,主动甚至强烈要求输液、打抗生素,要求用最好的抗生素。这哪里是给孩子“治病”?这是让孩子“致病”啊!
第一次用药,马上退热了。但他们岂知,一次的抗生素进入身体,以后每次感冒都必会发高热,必须用更大剂量的抗生素才能控制。而感冒越来越多,长期输液依赖抗生素,严重影响身体的发育,为难癒痼疾留下无穷后患。
比如感冒缠绵、扁桃体肿大、鼻炎、肥胖无力、羸瘦、肺炎、心肌炎、肾炎、肺心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
抗生素进入身体,去调动身体中的元阳去抗表邪,就象调动守京城的御林军去边防打仗,致小儿元阳损伤。
元阳乃生命之本,人生百岁之资即是此一点元阳。屡用屡伤,无异于倾毕生财力于一餐、百年之资一朝斯漀!挥霍戕伐生命之本!致未央绝灭!早夭之由也,可不慎乎!
抗生素的危害,可能让炎黄子孙真的成为“东亚病夫”!
连发明抗生素的欧美人都承认:“在二十世纪里干的最愚蠢的事,莫过于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所以现在的美国,控制抗生素比控制毒品枪支都要严。
而我们还在不停地滥用!还在不停地用所谓“爱心”,无知地残害自己的孩子!
而从未用过抗生素、激素的儿童,体质很好,极少外感。即使偶有外感,也可不药而愈,很少发高热,至多一天、半天不爱活动,睡上一觉就好了。
3
乱用清热解毒药
不经医生处方即用板兰根、银翘片、双黄连等清热解毒药,想当然地认为发热即用清热,上火即用清火!岂知热乃人生命之火,此火若熄,生命终结!
人身之火乃相火、元阳,当其位此火愈旺,则身强体健。如同天上一丸红日,岂能熄灭!
凡发热者皆不当其位,如火当位则在釜底,能运化消谷;不当其位则炎于釜上,发热上火。岂能想当然清热?火归本位病自愈,热自退,何用清热!
许多人常服板兰根冲剂以预防感冒,更是错误!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感冒乃表阳虚,荣卫不和,藩篱失固。常服寒凉无疑于自毁长城,自撤藩篱!
感冒有风热、风寒、春温、秋燥、夏暑、冬温之分,岂可不辨病因而一概用清热解“毒”,试问,人身何来之毒?常有广告所谓“清血毒”“清肠毒”等,实在误人匪浅!
久用寒凉之药,不唯表阳不固,而且里阳渐虚、脾胃虚寒,造成食纳不佳,便溏腹泻,面色渐萎黄晦暗,影响生长发育。
外感因小儿本气自虚,当以扶正调和荣卫为治,绝不可滥用清热解毒!
4
滥吹空调、风扇
小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若温度变化过骤,必定感冒。空调、风扇有百害而仅一利,慎用之。
出汗之后不能马上冲凉,因为出汗时毛孔张开,马上洗冷水澡、吹风扇或空调,风寒即从毛孔进入身体,轻则引起感冒,重则血脉凝滞,引起经络不通、肢体萎废、中风、肌无力等重症。
“汗出当风”、“沐浴当风”,乃古人养生之大忌,而今人轻之慢之,有病岂非咎由自取?
睡中不可直对吹风扇、直对吹空调,切忌、切忌!
5
穿衣不应时节
春天穿衣不可薄,秋天穿衣不宜厚。“春捂秋冻”是从古至今正确的养生方法。
另外,女孩子春天过早穿裙子,是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之一。穿衣过少、过露更是盲目追求美的一大误区。
女孩子属坤,宜静宜藏,才能厚德以载物。特别肚脐是生命的根蒂,绝对是不能露的。
古训“男不露脐,女不露肉”。第一是传统文明要求对别人的尊重,第二是为了健康。试想,哪有把树的根刨出来,而求其茂盛的?
女孩子是未来的贤妻良母,是世界的源头。如果没有健康的良母,何来孝子贤孙?何来“少年强则中国强”?
6
盲目讲卫生消毒
要适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要让孩子适当煅炼,慢慢培养孩子适应自然的能力,而不是营造一个温室。
许多家庭为孩子打造了"温室”,让孩子与外界隔绝,盲目讲卫生,甚至认为外面的所有东西都不卫生。
要知道孩子早晚都是要步入社会的,到处都是没有经过消毒的空气,怎么可能不接触细菌?
防病之法:唯养吾浩然正气!唯宜养正,才能健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正压百邪。
真正的养生方法,出自《黄帝内经》,这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若求防病健康,请多多学习祖先留下的瑰宝——《黄帝内经》!
欢迎加入悟石书院書畫聯盟平台!
常为新的岁月,
见证文艺的火光,
我们在一起。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bx/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