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衰管理水平更高?
不久前,中医院李静教授团队的ChinaPEACE系列研究最新一篇发表于《JAMANetwOpen》杂志。ChinaPEACE系列研究始于01年,旨在改善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整体质量。
本次李静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论文封面
这项研究主医院之间心衰住院患者所获诊疗的质量差异。研究纳入了年来自全国家医院的名心衰住院患者,患者中位年龄为73岁,男女各占一半。在名测量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患者中,.0%的患者LVEF不到40%。
01医院心衰管理质量堪忧,院间差异巨大研究者分析了心衰管理的4项主要措施:住院期间测量LVEF、出院时依据指南处方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依据指南处方ACEI/ARB;出院时预约患者随访。
整体来看,医院心衰住院患者LVEF的中位测量率是66.7%;有明确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中,ACEI/ARB的中位出院处方率是57.1%,指南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剂、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的中位出院处方率是14.8%;出院时记录预约随访率的中位数是11.5%(表1)。
表1医院4项心衰管理核心措施的执行情况
医院的心衰管理水平差异显著,以上4医院0执行,医院则能做到%测量LVEF、%依照指南处方ACEI/ARB、81.8%处方指南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96.7%预约出院后随访。
最终,管理水平最差的1/4医院综合质量评分仅19.3%,最高的1/4医院也不过65.1%,中位综合质量评分仅为40%,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当大——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心衰管理综合质量评分可达70%以上。
0医院,心衰管理质量更佳前面提到,心衰管理质量在医院间差异巨大。医院的心衰管理水平具体与哪些特质有关呢?
研究发现,心衰管理水平最高的1/4医院,与水平最差的1/4医院相比,具备更医院:医院(68.%vs.11.6%)、医院(81.4%vs.36.4%)、医院(59.1%vs.15.9);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城市地区(61.4%vs..7%)和位于东部地区(65.9%vs.9.6%)的医院表现更佳。
比起水平最差的1/4医院,水平最高的1/4医院还有以下特征:更多的床位(vs.60)、更可能有导管室(83.3%vs.5.0%)、具备心脏搭桥术(CABG)能力(46.5%vs..3%)、拥有独立心脏科(%vs.45.4%)和心脏重症监护室(CCU)(69.0%vs.36.4%)(表)。
表不医院特征
这些特征中的4项与更高的综合评分关联密切,医院、医院、CABG能力以及独立的心脏科(表3)。
表3与心衰管理质量关联最紧密的4项特征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鼓励各地患者都涌入东部地区就医也不太合适。这些发现或许提示了心衰患者,就医应优先选择自己所在或就近城市中的医院,医院多属于三级/医院,且通常都是医院,有大量床位,基本都有独立心脏科,更大概率同时具备导管室、CCU这些硬件以及CABG能力。
03研究结论:提高心衰管理质量任重道远按照以上研究数据,医院层面的心衰诊疗质量看来是不太合格的。尽管多家国际学会都出台了明确的指南,医院对于心衰核心管理措施的执行程度参差不齐,患者入住医院因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治疗待遇。研究者建议制订国家级策略来降低心衰诊疗质量的异质性。
04研究带来了这些重要启示
本研究论规模和覆盖范围均是中国最大的心衰研究之一,也是首个系统评估医院之间心衰住院患者管理质量差异的大型研究。研究发现,医院之间存在巨大的管理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4条心衰管理核心措施的执行程度上。
研究也分析出了管理医院分别有哪些特征。具有独立心脏科和CABG医院以及医院、医院,与没有这些资源医院相比表现更好,说明了获取知识和医疗资源的重要性。
尽管中国近年来实现了全民卫生保健覆盖,但不同人群获取卫生保健资源的质量和范围却不够均衡。农村人口获得卫生保健服务的机会比城市居民受到更大限制,经济负担也更大,新农合医保报销不足可能是原因之一。努力整合和优化分散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可能有助于缩小这些差距。
专家点评李静教授点评本次研究最大亮点包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bx/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