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参考
男性,30岁。
喘憋2个月,加重伴不能平卧2周。
患者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喘憋气短、咳嗽,未予系统治疗,后喘憋逐渐加重,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行胸膜腔穿刺抽液及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近2周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喘憋,遂来求治。入院症见:喘憋,活动后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气短乏力,偶咳嗽,无胸痛,纳可,睡眠差,尿少,大便调。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饮酒及抽烟史;否认家族病史。
T36﹒3℃,P次/分,R22次/分,BP/60mmHg。
神清,端坐位,颈静脉充盈,右下肺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HR次/分,律齐,心尖部可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下肺呼吸音弱,双肺未及干湿啰音,腹软,肝剑突下5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提示:全心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3mm,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射血分数22%,各瓣膜未见明显增厚,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中度)。
中医诊断:喘证(气虚血瘀,阳虚水泛)。西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Ⅳ级。
入院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为气阴不足夹血瘀,治疗予生脉注射液50ml+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1次/日;丹红注射液30ml+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1次/日;并配合汤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西药予托拉塞米、螺内酯、卡维地洛、洛丁新、地高辛等规范化抗心衰治疗,经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病情稳定后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后出现院内肺部感染,突然喘憋加重,喘促气急,张口抬肩,伴大汗,当时BP85/50mmHg,HR次/分,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90%,R45次/分;当时分别予静脉注射毛花苷丙0.4mg、吗啡3mg、托拉塞米40mg,并予硝酸甘油泵入5μg/min起始,中药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泵入20ml/h,参附注射液静脉泵入15ml/h;经抢救治疗,4小时后症状明显缓解,喘憋消失,HR90次/分,律齐,BP/70mmHg。
本例为年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诊断明确。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药规范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养阴及活血化瘀类药物,即生脉注射液配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及中药汤剂治疗;在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配合生脉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静脉泵入起到益气养阴固脱、回阳救逆之功。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为我院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的规范化治疗,经临床观察,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频率、降低病死率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认识总体趋于一致,认为心力衰竭总的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可兼见阴虚或阳虚;标实主要为血瘀和水饮。心力衰竭临床常见的演变顺序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阳虚欲脱,并由虚致实,虚实夹杂。从病程进展看,早期多以气虚证表现为主,中后期血瘀证和水饮证显著。此三者为心力衰竭的核心证候,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气虚证:一般认为,心气虚是心力衰竭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证候。20世纪80年代对心气虚的研究侧重于血流动力学的观测,发现心气虚与心功能减退存在密切相关,心气虚患者心脏指数降低、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同时观察以黄芪、党参为代表的益气药防治心力衰竭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及机制。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深入,实验研究多集中于益气类药对心力衰竭模型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取得了让人振奋的结果,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益气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基础。
血瘀证: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普遍受到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