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炎 >> 心肌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冬天预防心脏疾病的五个小妙招

来源:心肌炎 时间:2017-12-17

慢慢严冬是心脏疾病的高发期,与夏季相比,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出50%,寒冷地区温度每降低1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那么,心脏病病人的发病率在冬天就会提高,这究竟是为何?在这个季节心脏病病人平时有没有什么应该注意的事项?有没有一些事物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

为什么心脏冬季很脆弱?

冬季气候寒冷,气温骤降,人体耗氧量增加,肌体为保存热量,维持正常体温,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随之增大。

寒冷的气候会让血液更黏稠,人体的胆固醇含量在冬季会增高,呼吸系统感染也会增多。且在低温环境下,血压易升高。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和导致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恶化。

此外,冬季温差、气压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突然受寒冷刺激,冠心病人的冠状动脉在原有基础上容易发生收缩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

对于冬季心脏病发病率提高,专家介绍,“冬季心脏病高发主要是跟气候有关系,冬天比较寒冷,人各方面的生理都会出现一些变化,尤其是冷的时候,血管会收缩,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了心血管病冬季比较高发,这是很正常的,主要还是跟气候有关系。”

而且在冬季,其实是不建议心脏病患者在上午出门的,如果天气比较暖和,在穿着厚实保暖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出门锻炼。“因为心脏病的高发期一般是在清晨那段时间。如果老人早上出去锻炼活动,气温比较低,不仅对心脏病,还对呼吸道也有很大的影响。”

心脏会发出哪些呼救信号?

心脏藏在胸腔深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当它有病时,总会及时发出呼救信号,表现为各种症状:

1、如果在患感冒或腹泻后,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行走时心慌气促,平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次或少于60次,或快慢不匀,则有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2、入睡后,突然因胸闷、气急惊醒,接着频繁咳嗽,气急加剧,这有可能是风心病或高心病的征兆。

3、中老年人,在过度劳累、过量饮酒、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发闷、压榨痛等症状,多有可能为患了冠心病。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经用药后心绞痛不能缓解,则可能是发生心梗。

4、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贫血等慢性病的人,一旦出现下肢浮肿并逐步上行,伴有心慌、气促、行动困难,很可能已经累及心脏发生了慢性心功能不全。

患者注意及时就医

中老年心脏病患者正常都会合并多种疾病,像这样的患者要格外注意出现要格外留意是否有胸闷、气急、心慌、胸痛、浮肿的发作,只要病情发生变化,必须立即就医。

1、冬季气候寒冷,有些人不爱喝水,这容易使血液浓缩,加重心脏负担。平时应多喝水,早晚最好各喝一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还易于入眠。饮食上则应以清淡为主,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2、冬天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建议餐后一小时再洗澡,洗澡水别太烫,以35℃~40℃的温水为宜。另外,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泡双脚,会使血液流动加速,也给心脏减轻了负担。

3、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控制好运动量。冬季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时锻炼。此外,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温差的变化,给身体一个冷暖缓冲的过程。

4、要心境平静,特别是高血压的老人,更应注意对情绪的调节。许多心血管病患者,由于情绪激动,导致心绞痛发作、血压升高,甚至发生心肌梗塞。乐观的情绪能促使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

5、适当为心脏补充营养,吃一些促进心脏功能的食物,如各类谷物、坚果、麦片、黑豆、深海鱼等,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助于提供心脏能量的辅酶Q10,为心脏提供源动力,保持心脏活力,延缓机体衰老,让寒冬里的心脏不再“受伤”。

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好的医院
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sway365.net/xjyzz/1544.html